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升學權利:直資校錢途 貧學子興嘆


放大圖片

■《施政報告》鼓勵從教育、就業和全人發展3方面培育青少年。圖為特首梁振英出席施政報告青年研討會。 資料圖片

直接資助計劃推行已廿多年,當中加入此計劃的學校有:傳統愛國學校、買位私校、津補學校和新開辦學校等,此計劃可謂推動香港教育的多元發展,讓家長有更多選擇。然而,2010年的審計報告帶來一定程度的「震撼」,部分人士的「檢討論」更帶有直資學校「存廢」的潛台詞。其焦點正是:直資學校欠缺嚴謹監管、拒清貧學子於門外和窒礙窮苦學童往上流的機會等。社會貧富懸殊日漸嚴重,以往標榜扶助基層學童的傳統名校轉制直資,難免會被人批評其「忘本」;究其因,香港的教育制度要走向公正、平等,關鍵在於學生會否因為經濟問題而失去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優質教學資產是否繼續被封閉和壟斷?■莊達成 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員

作者簡介

莊達成 曾任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高中和初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1.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直接資助計劃簡介

背景:在1991年9月起推行的直接資助計劃(直資計劃),是根據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三號報告書的建議,及經行政局通過而設立。政府透過提供資助,鼓勵那些已達到相當高教育水準的非官立中學加入直資計劃,以提高私校教育的素質。此外,直資學校亦可自行釐訂課程、收費及入學要求。1999年3月,行政會議接納私立學校政策檢討報告中的建議,讓資助小學在2000學年起可申請加入直資計劃,及在直資計劃內提供新增的改善措施。同時,教育局已增加資源和支援,以促進優質直資學校的發展。

目標:協助私立學校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體系,在官津學校教育以外提供另類的優質學校,使家長為兒女選擇學校時有更多選擇。 ■資料來源:教育局

資料B:2012至2013年度直資校學費

全年中一*/小一學費 直資中學數目 直資小學數目 總數(佔全港直資校比例#)

5,000港元或以下     17      0       17(21%)

5,001港元至10,000港元  10      2       12(15%)

10,001港元至20,000港元  10     8       18(22%)

20,001港元至30,000港元  12     7       19(23%)

30,001港元至40,000港元  7     2        9(11%)

40,001港元至50,000港元  2     1        3(3%)

50,000港元以上      3     1        4(5%)

總數           61     21        -

■資料來源:教育局

註:* 在中學裡,其中4所為高中書院,以全年中四學費計。

  # 全港共有73間直資學校,包括52間開辦中學課程,12間開辦小學課程,和9間

  同時開辦中學及小學課程;表中將該9間學校的中學及小學學費分開計算。

資料C:「直接資助計劃」相關評論

傳統名校的大門本為所有學生而開,不論其貧富差距。但名校轉為直資學校後,雖然說直資學校需撥出儲備用作推行學費減免、獎學金計劃,但助學金只佔學費收入的10%,即使全部用盡,基層子弟的入學機會也會大幅減少。現行的直接資助計劃容許學校可自行釐定課程、收費及入學要求,變相鼓勵更多有名的資助學校脫離公營教育體系,進入高收費的直資計劃。

直資學校雖然在取錄學生方面享有較大彈性,但同時須按照其學校的傳統和教育目標,就收生事宜制訂合理和專業的標準。直資學校接受公帑資助,須向公眾及持份者問責,展示所提供的優質教育,是以學生的最佳利益為依歸。在制訂收生政策及標準時,直資學校有責任適當地運用教育局賦予直資學校的彈性,以專業規範制訂收生準則,並必須顧及學生全人發展的需要。 ■資料來源:本地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中小學的直接資助計劃可如何有助改善香港整體的教育素質?解釋你的答案。

b. 有人說:「在香港,要達致學生全人發展的目標,應優先考慮廢除考試制度。」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種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全球化

2. 請先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教師「生活現況」調查摘錄

香港戒賭中心接獲的求助個案中,有七成是專業人士,包括工程師、醫生、政府公務員、紀律部隊、教師,平均欠債達600萬元,當中以教師佔大多數。分析指出,不少求助者均以家庭、子女或工作壓力大,作為自己繼續賭博的藉口,卻不知道自己已沉迷。另外,香港女教師協會與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的一項調查發現,教師的起薪點雖然超過兩萬元,但四成受訪教師自認是「基層人士」,近四分一沒有私人物業,只能租住私人樓宇或居於公屋。不少現職教師直言不敢退休、不敢結婚和不敢轉職。

■資料來源:本地各大報刊

資料B:教師「專業自主」相關評論

香港的教師,不是普通的僱員,而是具備專業空間,可進行專業討論、自主決策、累積經驗,讓學生得到最好的學習經歷。教師有較充分的專業自主空間,但帶來的副作用卻是教師的忙碌。社會大眾對教師的期望不止於課堂教書,還要做班主任,兼顧課外活動,承擔行政職務,甚至負擔許多臨時工作,如開放日、畢業典禮、對外比賽等。近年,課程改革、集體備課的興起、課外活動的增加、與家長和社會交往的頻繁,教師身上增加許多非傳統的正規任務。這些現象,都令教師未能享受悠長假期;反觀,現時英國教師可享有長達6周的暑假。有教師團體建議,教育局規定教師至少有連續28日暑假,而標準工時則訂為每周40小時至48小時,確保教師團隊的身心健康。 ■資料來源:本地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參考資料,指出並解釋可導致香港教師壓力來源的兩個社會因素。

b. 你是否同意「在香港,家長、校友積極參與校政決策的現象已嚴重削弱學校和教師的專業自主。」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3.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香港教育經費支出與發達地區比較 #

國家/地區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丹麥    7.8%   7.8%  7.5%

芬蘭    -    -   6.3%

新西蘭   6%    -   6.1%

法國    5.6%   5.6%  5.8%

美國    5.5%   5.5%  5.3%

英國    5.5%   5.4%  5.3%

加拿大   4.9%   4.8%  4.8%

澳洲    4.5%   4%   4.5%

德國    4.5%   -   4.5%

韓國    4.2%   4.8%  4.9%

香港    3.52%   3.33% 4.48%

■資料來源: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12)

註:#「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教育支出佔GDP比例為5.4%。

資料B:《施政報告》「培育下一代」摘錄

政府鼓勵多元卓越文化,從教育、就業和全人發展3方面培育青少年,為全港不同能力、志向和教育水平的青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培訓和發展機會。青年人要養成積極的人生觀和正面的社會意識,既關心香港和國家的發展,也具備國際視野;既重視個人權利,也承擔對社會的義務。

政府正積極探討將「國際青年交流計劃」擴闊到更多地點。民政事務局亦和青年事務委員會合作,資助社區團體安排青年到內地交流和實習,預計名額會由現時的9,600名增至下年度的14,000名。香港/內地「工作假期計劃」實行以來,深受青年人歡迎,至今已超過30,000名香港青年前往多個國家,旅遊及短暫工作。政府會與更多國家商討簽訂這計劃。 ■資料來源:《施政報告》(2014年度)

想一想:

a. 描述及解釋資料A顯示香港教育經費支出數字的一些趨勢。

b. 參考資料,你認為港府可透過甚麼方式來擴闊香港青少年的國際視野?解釋你的答案。

概念鏈接:教育平等 Educational Equity

人們不受政治、經濟、文化、民族、信仰、性別及地域等限制,在法律上享有接受教育的同等機會和同等權利。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教局:直資校減免學費勝留位》,香港《文匯報》,2014-01-08,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1/08/ED1401080008.htm

2.《直資校「爛帳門」專題》,香港《文匯報》,http://sp.wenweipo.com/1103lz/

3.《直資學校》,香港教育城,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reform_resources/030923-009/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結|語|

傳統教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和解惑;然而,社會大環境的急劇轉變,教師的身份和職責也作出相應轉變和調整,教師所肩負的工作、責任等也越來越重。教育始終不是商品或交易,教育制度和政策或許可改變或重整,但學生的學習、成長卻不可從頭開始。香港的教育經費開支應以學生、教師、學校共同推動優質教育的目標為依歸,讓各方都能透過教育而有所得益。多元辦學、公平和平等的教育機會,應是香港不容挑戰的核心教育價值,也是香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

相關新聞
幼園剩額保密 家長怨難撲校 (圖)
大埔北區部分幼園學額 (圖)
教聯會倡北區「買位」紓緩短缺 (圖)
中大生愛鄰「社」惠2,500人 (圖)
演講比賽 (圖)
浸大播電影創作「種子」
文匯學林:緬懷農鄉 人情味濃
家庭綠洲:獲家長肯定 子女添動力
「保送」5歲兒升英大學 家長出價40萬 (圖)
應變差面試口啞 「改造」收費逾10萬 (圖)
港生報讀英大學增6.7% (圖)
校園放大鏡:梁銶琚師生遊澳門擴視野 (圖)
普通話聊天室:粵普「識」「懂」用法有別
海外升學秘笈 :美國UPP或副學士 先分析後選擇
升學權利:直資校錢途 貧學子興嘆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