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軍情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機動性勝俄 實戰經驗遜美


2011年,殲-20原型機順利完成首次試飛,標誌着中國成為繼美俄後第三個能夠獨立研製第四代戰機的國家。同俄T50相比,殲-20機動性更為靈敏,但亦有發動機限制、使用經驗不足等劣勢。宋忠平表示,簡單的數字比較並不客觀,中國只有在使用中發現問題,改進問題,才能適應空中戰鬥的要求。

從機動性看,殲-20採用了獨一無二的「鴨翼+邊條+前後襟翼+全動尾翼」的綜合氣動佈局來提高飛控能力。有分析認為,殲-20的機動性能與F-22大體相當。而俄羅斯的T-50只有可動邊條和常規平尾,在大迎角、過失速機動等極限情況下的控制能力要低於中國殲-20。

打擊能力全方位

同T-50和F-22相比,殲-20機長與機身橫截面的比值增加了20%,這種設計可在速度不太高的超音速飛行時提高空氣動力利用率,並加強飛機的載彈能力和燃料攜帶量。飛機的龐大內置彈倉可攜帶多種空空導彈、空艦導彈,使得它具有強大的攻擊力和全方位打擊能力。

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航空工業同美、俄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殲-20的發動機使用的是俄羅斯的AL-31F型。

而美國F22在2005年就投入現役,意味着美國已經有了近10年的使用經驗。即使中國的殲-20在2015年成軍,中國的戰機已經跟美國有了明顯的5到10年的差距。

相關新聞
殲20搶制空權 震懾西太 (2014-01-22) (圖)
機動性勝俄 實戰經驗遜美 (2014-01-22)
軍情觀察:中國戰機晉身世界第一梯隊 (2014-01-22) (圖)
「升級版」八處改進 (2014-01-22)
軍語小辭典:戰鬥機 (2014-01-22)
中美俄同類戰機數據 (2014-01-22)
殲-20結構示意圖 (2014-01-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軍情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