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何睿博稱,今年公司仍會進行內部優化及門店整合。張偉民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楚倩)內地體育運動行業2012年爆發大規模關店潮,半年超過3,000間分店倒閉。行內大幅度劈價清倉亦影響相關上市公司近年業績。特步(1368)首席財務官何睿博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行內大規模關店潮已結束,特步去年上半年只減少了75家門店。他相信體育用品行業的最壞時刻已過,清庫存,減供應亦逐漸減少,現時公司過季產品維持7-8折清貨,新產品零折扣亦見暢銷。
何睿博續指,集團近期業績逐漸恢復,今年首季訂單跌幅續收窄,雖全年或會出現低負增長,但預期明年將踏入復甦。今年公司仍會進行內部優化及門店整合,2013年下半財年將關閉小量分店,整體維持目前7,500間分店網絡。
行內大規模關店潮已結束
2008年正值北京奧運熱潮,運動用品行業如雨後春筍,「5年前造鞋大本營的泉州一條街有十幾家賣球鞋,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他指出,大規模關店潮已於去年尾結束。經歷一役後,行業大洗牌,相對後期競爭是小了。「上市公司就業務倒退,500間店舖網絡的小規模民企一早就倒閉,更何況是2、3百間分店的小公司。」
今年首務止蝕 增同店銷售
總結近年「存貨風暴」的經驗,何睿博認為,公司放棄行內單靠鬥開新店的方式刺激業務增長,曾有代理商提出擴充500間分店的計劃,公司未有採納。今年首要任務是業務止蝕,集中提高現有店舖的同店銷售,「細舖變大舖也是另一種擴充規模的手法」。
「存貨風暴」的爆發某程度歸咎於5年前運動產品行業追求「做大做強」,要求產品款式繁多,某龍頭訂立年產款式1,000款,對手馬上增加至2,000款,其他同行見狀變沒完沒了追加至3,000款。但款式頻繁變動使生產線經常改變,廢時廢力,反而到了熱銷款式缺貨就未能馬上補充貨源,錯失商機。
集中內部管理優化供應鏈
舉例說,以往工廠生產500對,最終賣出400對,餘下100對就減價清貨。然後又到下一批新貨上架。當中完全沒有時間考慮加單生產市場暢銷鞋款。當公司暫緩年增長40%的業績目標後,資源更集中在內部管理優化及優化供應鏈上。
何睿博指,現時公司在8成店面安裝ERP系統,缺貨產品可即時向工廠追加生產訂單。 外判工廠亦相對減少,例如是某2間集中生產球鞋,某2間專注做休閒板鞋。工廠分工清晰後有助快速應對市場需求,可應付臨時的加單要求。
事實上,內地體育產品款式雷同,同質化現象嚴重。特步近年亦在專注跑步的品牌形象經營下苦功,何睿博指,人生馬拉松,廣告亦是馬拉松,產品宣傳必須要長時間洗腦式地進行,就像看到NBA就聯想到NIKE。
主打馬拉松跑鞋 帶動業務
於2013年,公司共贊助了十場馬拉松賽事,在同行中形成專注跑鞋的品牌特色,以明星偶像代言的廣告宣傳在近年亦初見成效,馬拉松跑步鞋市場佔有率由以往少於1%,提升至現時約4%。公司的主打馬拉松跑鞋每年銷量達2,000萬對,從而帶動休閒服裝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