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若蜉蝣:波士頓某日記:紅樹


放大圖片

■ 紅樹 。 網上圖片

文:葉 輝

那天晚上,一起乘一個半小時車,來到生物學家的小莊園聚餐。生物學家說︰酒微菜薄,請勿介意。生物學家說:一切生物源於海洋,包括樹木。然後,摸黑乘車回家,一直思念一些從前圖像:在吉澳、娥眉洲一帶島嶼的灘岸上,生長了一些在潮漲時樹根被海水浸沒的矮樹,都是從海床裡生長出來的嗎?

其時耳畔傳來電台廣播的防火宣傳警句︰一棵樹可以造出三百萬枝火柴︰一枝火柴可以燒毀三百萬棵樹。那時心頭不禁怦然而動,樹木生於海而毀於火,真是荒謬而悲哀。

生物學家說:那些生長在隨時被海水浸沒的灘岸上的矮樹,叫做mangrove。回到家裡,便立刻翻字典,mangrove就是紅樹屬植物,那是一種生長在熱帶海濱的矮樹。又翻閱了過期的《科學文摘》,裡面有一篇文章說:植物最早期生長於海洋,在若干萬年前,在岩石和水潭中擱淺,生活和進化,長出根和厚壁細胞,漸漸適應了在陸地棲息。

根據科學家的推斷,樹木由海洋移居陸地,大約是四億七千五百萬年以前的事了。生長在海洋裡的樹木,也許從來不曾想像,在四億七千五百萬年以後,子孫竟然爬上高山,葬身於熊熊山火。

一整天都想起吉澳、娥眉洲一帶的紅樹林,那些矮樹有幸棲息於水陸之間,以堅如磐石的盤根駐紮在鬆沙和亂石當中,潮退時樹根日曬雨淋,潮漲時又在海水沖洗中屹立不倒,信是韌強而無懼的生命了。

有一年到柬埔寨旅遊,見識過在河與海交匯之處欣欣茁壯的一大片紅樹林,連綿數里,河水是鹹的,深僅及腰,人在其間,也像紅樹那樣精神抖擻了,因而想起伊麗莎白.畢肖普(Elizabeth Bishop)的《海景圖》(Seascape):「這穹天海景,白鷺如天使飛升/隨意而高而遠,斜掠過/重重完美的影像;/整個景域,從至高的白鷺/降至失去重量的紅樹林島/明亮的綠葉視鳥糞鑲了邊/有若銀裝素裹/然後降到哥特式拱門似的紅樹林根/乃至美麗的豆青色內陸田園」。

詩人大概初識紅樹,對這種介乎水陸兩棲的植物驚嘆不已,或撫觸過樹幹和盤根,在陽光下,掌上也沾了一些微亮的粉狀,用舌頭淺嚐出腥鹹的味道。那些避世而居的矮樹,在卑微的生長歷程裡,至少也免於火劫,生命的幸與不幸,也許不一定全憑生態學去解說吧。

詩人有時像傳教士那樣刻苦生活,紅樹林的海景圖卻教詩人忽爾了悟,生命原來很奇妙:「他覺得地獄在他的鐵腳下咆哮/這是為什麼這灘淺水如此溫暖/他也知道天堂是不一樣的/天堂不是飛翔或游泳/而是關乎某種黑暗和強光/當天色變暗他會記起/激昂的話語以述說主體」。

相關新聞
情繫花鳥--周伴娟與花神會 (圖)
無聲天使繪圖鼓勵閱讀 (圖)
港經貿文辦參與台灣燈會推廣香港
百家廊:冰糖葫蘆美 (圖)
琴台客聚:新視角的文化沃土
翠袖乾坤: 新春唯一活雞--《金雞sss》爆紅
天言知玄:馬年的三個關鍵
生活語絲:俄羅斯廁所
隨想國:聽原創歌曲
路地觀察:《諸神的深慾》
歷史與空間:紅幫--不朽的輝煌 (圖)
書若蜉蝣:波士頓某日記:紅樹 (圖)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二十一) (圖)
試筆:母親的園地
開卷有益:在布衣草履的芬芳裡 (圖)
徵 稿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