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作為台資企業,東莞裕元鞋廠曾獲蕭萬長率團參觀。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花 東莞報道)裕元鞋廠近日再次引起多方關注,不過此次並非因為產值再創新高或者知名人士到訪,而是疑因欠繳社保。作為東莞規模最大、員工人數最多的鞋廠,東莞高埗鎮的裕元鞋廠一直是行業內的標杆。
好景時代 外來工爭崩頭
該廠是全球最大的製鞋商台灣寶成集團在大陸的工廠,是Nike、Adidas、Reebok、Puma等60多個全球頂級運動品牌的代工廠,市場佔有率約佔全球運動鞋及休閒鞋的20%,多年來在運動鞋市場獨霸一方。
1988年裕元廠進駐高埗鎮時,全鎮僅有兩家外資企業。十多萬工人的進駐讓高埗鎮從最初的農田、水塘變成如今現代化的廠房連片,工人們如今依然會情不自禁的再回憶起2008年以前的裕元廠,在那個整體環境欣欣向榮的時代,人人都好賺錢。
曾在裕元廠工作過十多年的一位管理人員回憶稱「當時為了進廠,除了依靠熟人親戚介紹推薦,還需過五關斬六將,工廠百裡挑一,難度不亞於今天的公務員考試。進廠的人感覺也比其他廠高一頭,心裡挺美的。」
廠房西遷 生產現負增長
然而,時過境遷,2008年國際金融風暴後的裕元廠訂單每況愈下,工人從最高峰時期的超過20萬,下降到現在數萬人。隨着工廠內遷至內地其他省份,周圍連依靠裕元廠工人維持生意的出租屋都紛紛「關門大吉」。據統計,中國大陸勞動力成本過去十年上漲350%,今年東莞工人普遍月薪已經上漲至3,000元左右,比印尼、越南等地工人成本高一倍。
根據寶成集團公佈的數據顯示,其在大陸工廠的生產線從2011年的204條,減少為153條,減少了51條,即便如此,去年以來寶成集團在大陸的業務增速放緩甚至出現了負增長,裕元鞋廠產值從高峰期的逾10%下降為1.4%,盈利能力也下跌至2.4%,已跌至鞋業正常界限5%以下。節節升高的人力成本與不斷下降的利潤率使得該公司早已不復從前的「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