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日軍在東北有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廣州也有一支「波字第8604細菌部隊」,後者以當年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為本部,用粵港難民進行活人試驗、活體解剖,開展細菌試驗、進行細菌戰。1939年至1945年,在這場慘絕人寰的細菌戰中,粵港共有2萬難民喪生。
難民湯裡放副傷寒菌
據《廣州日報》報道,這段歷史將正式入編今年年底出版的《廣東通史》第6卷,主要撰寫人是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沙東迅,他從1994年開始調查搜集日軍在廣州用粵港難民進行活人試驗、活體解剖的駭人罪證。本次入編《廣東通史》的「侵華日軍在廣東的細菌戰和化學戰」,就是他歷時20年調查取證完成的。
該事件首次引起歷史研究專家的注意,是當年日軍駐廣州細菌部隊檢驗班長丸山茂親自來廣州懺悔。1995年7月,丸山茂應日本東京的一個電視攝制組邀請專程來到廣州,在現場由他指證拍攝了當年中山大學醫學院、南石頭難民收容所等多處當年細菌部隊的遺址。
據丸山茂介紹,1942年上半年,日軍侵略香港後,大量港人被趕出市區,沿珠江溯流而上湧進廣州,其中,大部分被關進海珠區南石頭收容所,被施以慘無人道的細菌戰。「部隊長派飛機去(東京)軍醫學校取來腸炎沙門氏菌(副傷寒菌),帶到廣州後,將其投放到飲用湯裡,在難民不知不覺中投放細菌。」他指出,沙門氏菌死亡率很高,陸續出現了死亡,死屍由當時的偽省政府負責埋掉。
據《廣州日報》報道,與此同時,中國專家也在尋找有關歷史證據。沙東迅從1994年開始着手調查,經過對15名目擊者和倖存者的訪談和對多處當年現場的調查取證,他統計得出,從1939年到1945年,日軍共有1,200名專業人員在廣州從事各種細菌研究、傳染病研究及鼠疫培養和病(活)體解剖。而廣州淪陷期間起碼2萬名粵港難民因細菌戰而喪生。
仵工數月才搬完屍體
沙東迅找到了當年細菌戰的多位受害者。退休多年的廣州造紙集團工人蕭錚,左腳上還留有被做細菌試驗後留下的疤痕,他父親是當時被日本人強拉去當搬屍工的6個農民之一。蕭錚說,父親親眼目睹當時難民所裡兩個化骨池都被堆滿屍骨,6個搬屍工整整用了幾個月時間才將屍體運完。據蕭錚父親生前回憶,當年難民病死或病倒後,就被抬到南箕路兩邊一帶掩埋,數以萬計的粵港難民就這樣地被日軍用細菌殺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