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若蜉蝣:波士頓某日記:灰燼與巢


放大圖片

■ 鳥兒築巢。網絡圖片

文: 葉輝

有一年夏天,應邀參加一個讀詩會,手頭上沒有適合的詩作,便譯了默溫(W.S.Merwin)的一首詩去湊興,那首詩題為《灰燼》(Ash):「森林裡的教堂/是木造的」;「信徒在門邊刻上他們的/名字/跟我們的名字雷同」;「士兵們把它燒毀了」;「另一所教堂建在第一所的遺址/也是木造的」;「有木炭的地板/門邊寫滿黑色的名字/跟我們的名字雷同」;「士兵們把它燒毀了」;「我們的教堂/建在其他教堂的遺址/是灰燼造的/沒有屋頂沒有門」;「世上再無一物/說它是我們的」。

木變成炭,炭變成灰,短句裡包孕荓y長的時間,這是默溫本色。默溫一九二七年生於紐約,寫詩、教詩、譯詩,一生與詩結緣。他早年的詩寫得工整而精緻,中年以後,詩愈寫愈短,語言明澈簡潔,最短的一首,叫《輓歉》,只有一句:「教我唱給誰聽」。另一首叫《分離》,只有三行:「你的不在已穿透了我/就像線穿過針/我的行止都縫上了你的色彩」。前者略帶黑色幽默,後者反常識兼反期待--那不僅僅是超現實,而是穿透超現實而回歸日常生活。

勞特曼(Y.Lotman) 在《詩的本文分析》中,把詩的本文視作一個多層次的系統,認為每一孤立字詞的「意義」總是被「多重決定」的;勞氏把詩的敘述話語置於三種「自動行為」的對立面:其一、語言的自動行為以外;其二、常識的自動行為以外;其三、我們對空間和視像認知的自動行為以外。

三種「自動行為」源自日常的慣性模式,「詩的本文」往往生長於三種模式以外,據此,詩的本質,恰恰就是設法脫離現實(語言、思維、感知等範疇的現實),繞過慣性,它的目的地,無論以甚麼命名,本質就是超現實。這些年來,不止一次給友人轉述這樣的一個詩化寓言。

貨倉的樑上u茪@把牧羊人遺下的雨傘,傘打開了,一對鴿子見了,當是巢,在傘裡生蛋,孵出了小鴿子。小鴿子長大,學飛,倦了回巢,休息夠了,又學飛。

有一天,鴿爸爸對小鴿子說:你學會了飛,可以出去看看世界了。小鴿子飛到很遠很遠,忽然下雨,牠看見地面上有很多雨傘,都是倒轉的,牠害怕了,以為自己倒轉來飛,於是轉個身,背茪U面的雨傘,沒料到掉了下去,掉在傘上,再摔在地上,動彈不了......然後鴿子的弟妹相繼學飛,相繼在雨天回不了巢。

鴿爸爸和鴿媽媽都老了,不能生育孩子了。鴿媽媽在巢裡埋怨孩子都不願回家,鴿爸爸說:「那是很自然的事,孩子也有自己的家。」鴿媽媽嘆口氣說:「牠們要飛得很遠很遠,才找到像這裡那麼好的巢......」

這個詩化寓言題為《巢》,大概也是超現實的,出自默溫的散文詩集《房子和旅人》,從灰燼到巢,無非想說明,那不僅僅是超現實,而是穿透超現實而回歸日常生活。

相關新聞
高迪建築之思-凝神在哥特與巴洛克之外的自然設計 (圖)
嚴介和痛心文化蒼白 推動全球研討《新論語》 (圖)
好去處:通過攝影釋放淚水 找回笑容 (圖)
中法詩歌節北大舉行 兩國詩人同台飆詩 (圖)
百家廊:我在台灣邂逅的兩本書 (圖)
琴台客聚:一士諤諤
翠袖乾坤:翁美玲的前塵怪事
天言知玄:人人有怪癖
生活語絲:我不崇外
隨想國:人生際遇
路地觀察:神奇梳打粉
歷史與空間:齡官之癡 (圖)
書若蜉蝣:波士頓某日記:灰燼與巢 (圖)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二十七) (圖)
詩意偶拾:金縷曲 謁密雲古北口七勇士墓
浮城誌:表 達
試筆:理想的未來英華校園
豆棚閒話:聰明楊修的職場誤區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