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把脈:反思節日消費 建良好價值觀


節日效應往往刺激消費意慾。歐美等地以聖誕、感恩兩大節日的消費額最高;中國則是春節;而受中西文化影響的香港,聖誕、農曆新年都掀消費熱。

「節日商品化」是指消費漸成節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節日變成商機,人們往往忘卻節日背後的意義,取而代之是送禮、吃大餐、購物等消費行為。踏入21世紀,科技、運輸越來越發達,人們的消費模式亦有所改變。國家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去年的十一黃金周,內地實體店的消費額回落,反而網上購物錄得約60%增長。綜觀全球,網購也越來越盛行。

全球網購越來越盛行

美國:調查公司comScore指出,去年11月2日至12月22日期間,美國民眾網購消費金額達38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一成。

內地:有報道指,去年11月11日的光棍節,淘寶網的單日營業額超過350億元人民幣,約1.5億件貨品送到各地。

香港:PayPal於2011年發表的首分大中華區《網上及流動購物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該年香港整體網購市場規模達19億美元,預測2015年將會增至25億美元。

同學讀到相關報道或調查報告時,可嘗試以不同單元的視角出發(右表),更全面地理解議題。

環團倡綠色消費減污染

繼而,同學可進一步思考,面對節日商品化、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消費主義,環球社會如何回應?越來越多非政府組織關注到消費行為對環境帶來的影響,並開始於全球鼓吹「綠色消費」模式,即一種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消費方式,透過適度節制消費,避免或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此外,亦有團體發起「不消費日」(Buy Nothing Day),於美國感恩節後一天舉行,旨在抗議消費主義帶來的浪費資源的消費習慣。在香港,環保觸覺亦舉辦了「綠色節日」,鼓勵大眾在慶祝節日時回收再造用過的物料,減少使用即棄餐具。

通識教育科,重視同學的知識、能力及價值觀。辨識議題的同時,同學不妨建立個人的良好價值觀,成為一個良好的世界公民,以「全球思維,在地行動」為原則,思考每個消費行為對全球環境、公義社會帶來的影響,並以個人的消費選擇與行為表現出來。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青少年的消費行為

.理財等生活技能

單元二:今日香港

.香港的節日消費情況

.消費主義

.港人的生活素質

單元三:現代中國

.網絡對中國帶來不同面向的影響

.中國人的消費能力

單元四:全球化

.網絡全球化、經濟全球化

.網購帶來的挑戰

單元六:能源科技與環境

.能源、科技與環境

.浪費、固體廢物

.可持續發展

■樊詩琪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通識科教師、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資深會員

逢星期一見報

相關新聞
文憑試一打狀元 歷屆最勁 (圖)
今屆文憑試表現勝去年 (圖)
特首勉考生:行行出狀元 (圖)
手握6粒「星」 尖子慘「折翼」 (圖)
英文科躍進 中文續成「死亡卷」 (圖)
考評局:「必要沉默」非政治題 (圖)
8抄襲罰降級 輕判惹非議 (圖)
文憑試放榜重要日程
2014年文憑試違規統計 (圖)
港大收307內地尖子 攬16狀元 (圖)
笑迎文憑試:會考前患脊瘤 陽光男孩「無絕路」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京申辦冬奧晉三強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議員立會掟杯暴行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家長「高控」 子女「衰格」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中韓友誼「四堅持」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捽機」傷身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海上垃圾漂港 (圖)
通識把脈:反思節日消費 建良好價值觀
苦不堪言:工作壓力大 傷身又傷心 (圖)
概念圖:工作壓力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