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武器於一戰首次登場,為彌補進攻方在壕溝戰的劣勢,德國、法國及英國大力研發氯氣、芥子氣等毒氣武器,當中德國更首次在戰場發動毒氣攻擊。此後毒氣戰成為德、法、英的主要進攻手段,於一戰期間造成多達125萬人傷亡,並留下嚴重後遺症,許多生還士兵永久失明或喪失工作能力。
德軍1915年於西線及東線戰場,分別向法軍及俄軍發動催淚氣體攻擊。由於催淚氣殺傷力低,德軍遂將研發重點放在殺傷力大的毒氣上。德軍於1915年4月第二次伊珀爾戰役,向法國及阿爾及利亞聯軍發動氯氣攻擊,當時一股黃綠色氣體飄向聯軍陣地,多名吸入氣體的士兵傷亡倒地,其他士兵嚇得落荒而逃,聯軍防線潰散。
芥子氣殺傷力巨大
英軍之後亦研發毒氣以挽回劣勢,於1915年9月盧斯戰役首次使用攻擊德軍,但由於風向突然改變,毒氣吹回陣地,英軍傷亡比德軍還要嚴重。1915年後,各方研發並大規模使用新種類毒氣,包括刺激性氣體「光氣」,以及殺傷力巨大兼近乎無味的芥子氣,並偶爾使用窒息性氣體「氯化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