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二崁聚落是石磚紅瓦建造的傳統房舍。
每個地方都有其歷史文化底蘊,遊澎湖的天然風景外,也不能漠視這裡的歷史及人文特色。在澎湖你可以看到台灣第一座西式城堡、台灣最早的天后宮,台灣歷史最早的眷村也在澎湖。 ■文、攝︰焯羚
在文獻可考中,澎湖天后宮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在1604年前即已立廟,原稱娘娘宮、天妃宮或媽宮,1663年,東印度公司在前一年被鄭成功擊敗,失望憤慨之餘攻擊澎湖島上的鄭軍,放火燒毀寺院及附近的房舍,澎湖媽祖宮曾在1664年被毀。天后宮曾於1750年(乾隆15年)、乾隆57年、嘉慶23年、道光25年以及光緒11年等多次重修。1983年澎湖天后宮經指定為「國定古蹟」顯動工整修於2011年修復工程。
目前的澎湖天后宮格局與樣貌具有潮州風格,和台灣多數寺廟以閩南風格為主不同。澎湖天后宮建築佈局為三殿式二院,即三川殿、正殿及清風閣(後殿),分別順着地形升高。廟埕與三川殿交接處設有多角形的石階,香客需循階而上進入廟中,這在台灣廟宇中為獨一無二的設計。三川殿為三開間,殿左右與護龍相接,是多風的澎湖地區建築之特色。正殿奉祀金面媽祖,左右護龍分別奉祀註生娘娘以及供奉當地節孝烈婦的節孝祠。清風閣又稱公善樓,為當地文人聚會之所。
中央老街觀四眼井
在天后宮附近是澎湖中央老街,可以一齊遊覽,在老街當中有個非常特別的景點,叫做四眼井,來澎湖旅遊幾乎不會錯過。這口井在明朝中葉就已經出現了,這個四眼井最早的時候是一口相當大的大井,供馬公中央街一代的全部人使用,這口水井特別傳奇的地方是永遠水量豐沛,不曾枯竭,即使澎湖歷經許多次的大乾旱,這口水井依然湧出沁涼甜美的水,供給了澎湖居民使用,而據說,澎湖中央街舊名稱為大井街,也是因為這口井而命名的。現在看到的四眼井,其實是為了避免孩童及婦女不小心掉入井中所築成的,所以將井口加高,也為了維護汲水的秩序,古代人的智慧可以從這口四眼井印證哩!傳說當地人要挑媳婦時,也是靠這四眼井來選媳婦!一些未嫁的姑娘來取水時,彎下腰來用力將水桶汲滿水後取出,姑娘的臀圍,臂力全睇清楚,體魄好能生兒育女做農活,能夠成為家的重要支柱。
遊最早眷村看歷史
篤行十村同時還有另一個稱號,叫做「將校眷村」,是1949年國民黨來台後,依照各軍隊駐地及軍種,因地制宜搭建的軍人和其眷屬居住的群居聚落,篤行十村的歷史橫跨了日治時期和政府遷台後時期,早在1907年,日本人在這裡建造了駐防日軍砲兵大隊的要塞,同時興建了軍事設施、官兵宿舍,這就是篤行十村的前身,光復後,這些設施及宿舍都由馬公司令部接收,並分配給軍眷們使用,是整個台灣地區最早的眷村,現已經沒有人住,被縣政府保存着作為眷村紀念館。
這裡特別設立了增加對旅客吸引力的設施,就是歌手潘安邦、張雨生紀念館,張雨生是創作歌手,出生在澎湖的篤行十村,所以這裡依照當時張雨生的住家詳細的設立了張雨生紀念館,裡面展示了張雨生成長的痕跡,包含小時候成長的老照片、大學時期的獎狀、畢業證書、創作詞曲手稿以及所有張雨生發行過的錄音帶、CD等,還有播放張雨生的MV供遊客懷念。在張雨生紀念館後面靠近海洋的地方,目前仍有戰艦停泊。在張雨生紀念館隔壁就是《外婆的澎湖灣》的主唱人潘安邦的居住地,所以當地同樣也將潘安邦的居所改成了潘安邦紀念館,裡面蒐集了潘安邦的照片、手稿畫作以及難得一見的黑膠唱片、錄音帶等。
通樑古榕乘涼歇息
通樑古榕也是到澎湖必遊的景點之一,是澎湖最老的最大的神木,共計擁有95根氣根的老榕樹蔭,將廟前空地圍出一片乘涼歇息的廣場,若是沒有認真觀察,實在難以相信全是來自於同一棵樹的枝幹。傳說清朝康熙年間,一艘商船行經通樑附近海域,卻不幸發生海難,僅存一株樹苗漂浮於海面上,通樑村民將其撿回,栽種於廟前,由此推算,通樑古榕栽種至今可能有300歲以上的高齡。老榕樹位於澎湖白沙鄉通樑村的保安宮廣場前,保安宮供奉康府王爺,神蹟顯赫,受贈匾額相當之多。
二崁村看閩南式古建築
要數喜歡的景點還是西嶼鄉二崁聚落 ,全村五十餘戶中有三、四十間閩南式古建築,其餘是地道村屋,來到二崁聚落,看到的不是高雅建築設計,而是石磚紅瓦建造的傳統房舍及石板街,珊瑚砌成的圍牆石屋,房子前擺放的古物,保持着傳統與自然的面貌,並且保留當年漢人冒險渡海開拓的足跡,十分有味道。二崁村被列為傳統聚落保護區,也是台灣第一個傳統聚落保護區。
走在街道上,可以見到家家戶戶都是前店後居,在門口放置古甕,裡頭裝的是傳統的醃製食品;在庭院中種植簡單的蔬菜,又有自製的手工藝品或土特產。「二崁傳香」由澎湖三寶,天人菊、山芙蓉、艾草等天然原料,以環保為出發點所做的手工製香,香味令人難以忘懷。重要是可以用來驅蚊、避邪等。「二崁漢藥紀念館」似醫館和武館,有人上課教育一些醫療常識;還有傳統風味的小吃館,你可以露天坐下來食海膽、炒螺、「土仁粿」、「金瓜粿」,渴了喝杯道地的杏仁茶,仙人掌汁也有消暑的作用。澎湖傳統住屋結構的二崁民宿加入現代生活器物,住得傳統又可以住得舒服,二崁聚落的居民不只是在建築和飲食上維持傳統的風情。夕陽西下,晚霞映照田園鄉村令人份外享受那份寧靜純樸。
澎湖夜生活多姿采
台灣每個地方都有夜市,澎湖也不例外,今次來到澎湖夜市,除了品嚐各式海鮮燒烤外,還看到澎湖人的夜生活和特色工藝品。
在夜市場吸引旅客駐足的是吳秀鈴工作室,陶藝創作老師吳秀鈴是以澎湖土和海域的貝類、魚麟等進行燒窯陶藝和各式貝類的創作藝術,發揮獨特的巧思,重新賦予廢棄的玄武岩、古石、珊瑚礁、蚵殼、貝殼沙、螺殼、魚麟等新的生命,創造出澎湖數十種獨有藝品文化,作品琳瑯滿目,獲頒總統府紀念狀,工藝創作造詣獲得肯定。■鳴謝:台灣觀光局、長榮航空、立榮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