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滬港通10‧20傳開 八難題待解


放大圖片

■陳家強

上交所來港「摸底」 下月底完成測試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上交所前日起,為滬港通的「港股通」進行為期個半月的測試,有消息指滬港通的最新「開車」時間為10月20日。此外,上交所昨在港舉辦券商座談會,向本港九大證券業商會講述滬港通計劃,會上有4名上交所代表及5名港交所(388)代表出席。據了解,上交所代表在會上未有披露新的進展,本地業界則希望「開車」前,能夠釐清如何徵收資本增值稅等8大問題(見表)。

自前日起,上交所啟動內地股民買港股的港股通全天候測試,港股通本次技術測試將一直持續到9月30日,分為全天候測試、接入測試和全網測試三個階段。

投資A股料近1萬億人幣

內地《證券日報》引述消息稱,上交所和港交所的滬港通測試將於9月30日完成,10月20日開通的話,完全沒有技術障礙。開通後,預計海外投資者投資A股規模接近1萬億元人民幣。

財庫局局長陳家強昨被問及滬港通的「開車」時間表,他只表示,預料有部分投資者會對滬港通採取觀望態度,未必會立即參與對方的市場;但從港府的角度來看,這情況是預計之中,甚至政府亦希望市場對此慢熱,讓大家慢慢適應有關的改變。

陳家強續說,2007年曾有「港股直通車」政策,但港股即被炒高,令有關措施被叫停,今次當局不想重蹈覆轍。他說,滬港通在4月公布,當時市場沒有激烈反應,到7月才開始出現炒作,但目前港股每日成交平均也只有約600多億元,他認為現水平炒作不算嚴重,港股及A股近期的上升,很可能是由於外圍股市升太多,引發國際資金流入港股A股追落後。

9月中旬料有明確規定

上交所昨在港舉辦券商座談會,上交所共派出4名代表來港舉辦券商座談會,港交所則有5名代表陪同,參與的券商約十餘家,包括國泰君安、耀才證券等。據參加座談的中資券商協會會長閻峰透露,座談會並沒特別議程,純粹為兩地業界交流,上交所代表也沒披露新的進展,他們主要想是聽取香港業界的意見。券商的問題,包括香港投資者未來可否如買賣港股一樣,有沽空A股的選擇?是否允許在內地融資融券等等,而上交所對這些問題仍在考慮中,相信9月中旬會作出明確的規定。

香港證券學會會長李細燕表示,本地券商還關注資本增值稅繳交、跨境交易風險,從業人員的培訓及投資者教育等方面的話題,而未來兩地金融及證券行如何配合發展等議題,會上亦有言及,上交所代表則表明,在滬港通正式推出前,會釐清市場關注的細節。她認為,業界很需要兩地交易所加強推動投資者教育的工作,她希望港交所能向業界及投資者,提供更多協助。

憂中資行免佣搶客 徵增值稅

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表示,小型證券商最關注的是滬港通帶來的成本上升問題,亦擔心部分中資行會以免佣方法來搶生意。

中國法律規定外國股票投資者(包括香港投資者)要繳納10%的資本增值稅,但政府從來沒有收過。匯豐晉信表示,內地自十多年前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機制以來,對這一政策的困惑導致各方在合規方面出現混亂,有的投資者撥備資金以備交稅,有的則認為這條稅法根本不會實施。投資管理諮詢公司澤奔諮詢分析師Jesse Lazarus表示,這可能讓投資者很擔心,明確的監管對滬港通非常重要,他預計內地最終會公布處理辦法。

就相關的技術細節問題,陳家強稱,一直與內地有關當局保持聯絡,並商討與滬港通有關的各樣細節,尤其是業界最關心的徵稅問題,他相信在滬港通正式出台前,徵收手續的細節便可落實並對外公布。

相關新聞
滬港通10‧20傳開 八難題待解 (2014-08-13) (圖)
8大問題未解決 (2014-08-13)
瑞信:海螺太保「最得米」 (2014-08-13)
38股勢受惠滬港通 (2014-08-13)
陳家強:投資股樓要當心 (2014-08-13) (圖)
陳德霖:滬港通或誘熱錢湧港 (2014-08-13)
憂滬港通搶食 星韓高度設防 (2014-08-13)
港股通試機 港滬股雙飛 (2014-08-12) (圖)
恒指重越10天線 成交萎縮 (2014-08-12) (圖)
滬深300升1.5% 熱錢流入6年高 (2014-08-12) (圖)
上交所今來港晤證券界 (2014-08-12)
上交所「港股通」測試時間表 (2014-08-12)
港交所「滬股通」連接測試 (2014-08-12)
本報專訪:關永盛:恒指變幻是永恒 (2014-08-11) (圖)
恒指里程碑 (2014-08-11) (圖)
為何叫藍籌? (2014-08-11)
市值設上限 大象不再獨大 (2014-08-11) (圖)
「純港股」回報勝國企 (2014-08-11) (圖)
世上無「必贏指數」 (2014-08-11)
iBond受捧 力研債券指數 (2014-08-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