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昨發表《2014地球生命力報告》,指全球野生動物的數量在過去40年減少一半,相信與人類過度捕撈和獵殺動物、污染及破壞牠們的棲息地等有關。報告警告生物多樣性下跌速度已達「臨界水平」,呼籲必須停止過度發展及伐林,並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生產食物及能源。
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倫敦動物學會合作,追蹤研究全球3,038個脊椎動物物種、共1萬隻野生動物,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及魚類,發現在1970至2010年間,陸棲及水棲物種減少39%,淡水物種減少76%,整體平均減少了52%。
野生動物數量大減同時,全球人口大增,40年間由37億增至近70億,導致人均生態承載力下跌,人類耗用地球資源速度超過自然環境補充的水平,按目前耗用速度,將要1.5個地球方能持續應付人類需要。報告警告到2050年全球人口料將達96億、2100年達110億,屆時生態承載力將再度下跌。
報告指,低收入國家的生態足印(即每人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量)雖然最少,但承受的生態損失卻最大,當中拉丁美洲是重災區,整體動物數量減少了83%。熱帶地區野生動物數量減少56%,較溫帶地區的36%嚴重。
美耗自然資源「3.9個地球才足夠」
報告又提到全球生態足印最大的國家是科威特,首十位包括卡塔爾、新加坡及美國。報告又稱若全球按照美國的生態足印比例,將要3.9個地球才能滿足需要。■法新社/《衛報》/《獨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