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天炳與老相機、老照片。特約通訊員 李金城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林舒婕、特約通訊員 張曉燕 福建漳州報道)測光、定影、沖洗、晾乾......在數碼攝影當道的年代,福建華安80歲的山村攝影師李天炳依舊採用老式相機,65年來為當地300多個村莊的30萬人次留影,成為健力士「世界上使用自然光攝影時間最長的人」紀錄保持者。
背着相機過澗涉河,李天炳來到華安的一個村莊,就找個「東家」住下,把自己的樣品照掛在門口,開始營業。六十多年來,他一直以這樣的方式經營着「流動相館」,磨破的草鞋、拖鞋、解放鞋已有百餘雙。一個山村短則呆十天八天,長的住上一兩個月。由於使用的是自然光攝影,拍攝、沖洗、印相、放大,全套的流程在室外和民房就可完成,在電力供應不足的山村,鄉親們也能很快拿到照片。每次李天炳一來,村裡都會像過節一樣,老人爭着來拍半身照,大家庭要拍「閤家歡」,姑娘青年的結婚照、證件照也少不了他幫忙。
拜洋攝影師學藝
李天炳和攝影的緣分始於12歲那年。他居住的閩南深山中,來了位英國華裔攝影師。李天炳第一次見到照相機和自然光洗相術,便對攝影無限嚮往。他主動幫攝影師挑擔、做事,終能如願拜其為師,學會整套利用自然光拍照、曝光及放大相片的技巧。在那個倚賴耕牛的年代,李天炳偷偷將家裡唯一的耕牛以70塊大洋賣出,然後將他師父那台英國產的老式相機買下。
解放前,山區交通閉塞,李天炳為採購照相用品,往返市區需步行4天4夜,翻過三座大山,渡過一條大河,還要穿過野獸出沒的深山老林。但李天炳一直以攝影為業,扛着那台老相機走村串戶,為當地百姓拍照,亦免費為五保戶、殘疾人拍照。
「耕牛換相機」成為改變李天炳一生的決定。不僅很快用攝影掙來的錢為家裡買回了一頭牛,隨後的日子也慢慢變好。但為了這台相機,李天炳也受了很多苦。
土匪搶相機燒村莊
「當時一台相機在我們這個窮鄉僻壤之地,可是值錢的稀罕物。」李天炳說,自己因此被土匪盯上。土匪們為了搶奪相機,放火燒了整個村莊,李天炳抱着他那台照相機跳窗僥倖脫險,而那也成了他當時唯一的財產。文革時,李天炳也因為攝影而被批為「走資派」。
李天炳用了這套「曝光不用燈、測光不用表、沖放不用電」的自然光攝影技藝逾六十載。2003年國慶節前夕,李天炳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個人攝影作品展,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在首都舉辦個人攝影展的山村農民攝影師。曾有人勸他,憑他的名氣,可以到城裡辦個照相館掙大錢。可李天炳卻搖頭說「我是山裡人出身,山裡人需要我,我也離不開大山。」
李天炳畢生都在攝影之路上奔波,對於攝影的喜愛,也熏陶了兒孫。如今,長子李金城已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孫子李豪也熱愛攝影,攝影作品在全國比賽中多次獲獎。認識李天炳的鄉民們都說「天炳師」有接班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