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國際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諾貝爾化學獎:啟納米顯微時代 三雄奪化學諾獎


放大圖片

■黑爾 (51歲)出生地:羅馬尼亞背景:現為德國公民,1990年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畢業。現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海德堡德國癌症研究中心部門主管。

助觀察腦退化症細胞變化

顯微鏡讓人類得以窺探微觀世界,觀察微生物和細胞,但受制於光線和技術限制,一般光學顯微鏡無法分辨小於0.2微米(即0.0002毫米)的物體。美國科學家貝齊格、莫爾納爾及德國科學家黑爾,透過利用熒光分子成功打破界限,帶領人類從微米世界走進納米世界,為科學研究向前邁進一大步。三人的貢獻昨日獲得肯定,共同榮獲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昨日公布,三人因為「發明超分辨率熒光顯微技術」得獎,將瓜分800萬瑞典克朗(約861萬港元)獎金。評審委員會表示,今次獲獎的兩種提升顯微鏡分辨率的方法,分別由貝齊格和黑爾研發,莫爾納爾的研究則對貝齊格成功取得突破有關鍵功勞,因此決定由三人共享殊榮。

顯微鏡技術早於數百年前已逐步成形,分辨率亦隨技術進步不斷提升,但受制於光線波長限制,0.2微米成為顯微鏡難以突破的樽頸。德國物理學家阿貝在1873年提出「繞射極限」(diffraction limit)概念,稱0.2微米是傳統光學顯微技術解像度的物理極限。很多人就這樣接受現實,但亦有小部分科學家堅定不移,矢志打破界限。

研納米電筒掃描樣本

1990年完成博士學位後,黑爾一直尋找突破「繞射極限」的方法,更不惜從德國前赴芬蘭,結果遇上當時仍處於研究階段的熒光顯微學。黑爾靈機一觸,想到設計一種「納米電筒」,可在納米範圍內掃描目標樣本,並以此為基礎構建「受激發射損耗」(STED)顯微技術。雖然他的理論未有即時引起哄動,但已引來學界關注。黑爾其後製作STED顯微鏡,更在2000年實際展示其功能,聲名大噪。

受錢學森堂侄研究啟發

而在大西洋對岸的美國,莫爾納爾1989年成為全球首位量度單分子光吸收量的科學家,並在8年後受到「綠色熒光蛋白」(GFP)啟發,發展出能夠開關GFP發光功能的方法。「綠色熒光蛋白」是2008年化學諾獎得獎研究,當年得獎者包括已故「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堂侄、美國華裔科學家錢永健。

少量分子發光 疊加圖像

莫爾納爾為科學家觀察單一分子打開大門,更成為貝齊格的突破口。貝齊格多年來為突破「繞射極限」費盡腦筋,他利用莫爾納爾對可開關熒光分子的研究,研發出「單分子顯微技術」,透過重覆掃描目標樣本,並在每次拍攝時只讓少量分子發光,最後把所得圖像重疊在一起,得出解像度突破「繞射極限」的顯微影像。

雖然目前也有電子顯微鏡等能提供高分辨率顯微,然而這些方法的準備過程會殺死細胞,因此無法用於觀察活細胞的活動。

諾獎評審委員會指出,得獎者的研究容許人類觀察病毒以至細胞內的蛋白質,對了解有關物質的功能作出重大貢獻,例如可用於觀察柏金遜症、腦退化症和亨廷頓症患者體內的蛋白變化等。委員會讚揚三人的研究不僅為人類未來探求知識打下重要基礎,他們現在仍然站在科研的最前線,透過科學研究為人類社會謀福祉。 ■諾貝爾獎網站/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

黑爾 (51歲)

出生地:羅馬尼亞

背景:現為德國公民,1990年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畢業。現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海德堡德國癌症研究中心部門主管。

貝齊格 (54歲)

出生地:美國密歇根州

背景:1988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畢業。現任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JFRC小組組長。

莫爾納爾 (61歲)

出生地:美國加州

背景:1982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畢業。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講座教授、應用物理學禮任教授。

相關新聞
顏色革命亂局之中亞篇 (圖)
無法治「傀儡」無一好下場 (圖)
美對中亞戰略:掌支配權
楊甦棣推動吉國「鬱金香革命」 (圖)
「鬱金香革命」中的美國代理人 (圖)
中亞毗鄰中俄 吉國成美「環球支配」關鍵
格魯吉亞「玫瑰革命」 美國製造
電擊無證黑人 美警被控濫用武力 (圖)
歐洲庫族大示威 促打「伊斯蘭國」 土19死德23傷 (圖)
英拘四名疑聖戰者 涉策劃斬首
紐發現新斷層 可釀7.1級地震
飛天車變身避塞車 月底面世
飛天車規格 (圖)
獼猴閱報睇股市 嚇到O嘴
飲咖啡提神度 人體基因話事
馬拉松火車攔路
半空玻璃艙觀光 第三大郵輪拓華市場
美童墮6層垃圾槽 鄰居拉消防喉救命
諾貝爾化學獎:啟納米顯微時代 三雄奪化學諾獎 (圖)
中大學者:觀察活細胞活動 助了解疾病成因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國際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