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蓮花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政府早前宣布,古物事務監督(即發展局局長)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把大坑蓮花宮、鴨脷洲洪聖古廟及九龍城侯王古廟列為法定古蹟。3座古廟均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有關公告已於當日刊憲,詳細資料已上載發展局文物保育網頁(www.heritage.gov.hk)。
蓮花宮2011年列「非遺」
蓮花宮大概建於1863年,不僅是港島最古老的觀音廟,亦是大坑區內重要的歷史地標。該廟與「大坑舞火龍」傳統活動關係非常密切,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日,插滿香枝的「火龍」會先往蓮花宮向觀音參拜祈福,然後開始在大坑區巡遊。該項傳統活動已有逾百年歷史,更於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蓮花宮建築非常獨特,前殿呈半八角形,配以重檐攢尖式屋頂,廟內存放多件文物,例如屋頂主脊上的石灣陶塑裝飾、花崗石雕祭台、古鐘及木刻彩門等。
鴨脷洲洪聖古廟相信於1773年由當地居民興建,以供奉保佑漁民與海商的洪聖。洪聖古廟建成後一直是區內主要廟宇,每逢農曆二月十三日的洪聖誕,區內水陸善信會帶備祭品到洪聖古廟參拜,恭迎洪聖及其他神像在區內巡遊,同時進行舞龍舞獅、傳統潮州大鑼鼓和粵劇表演,以及其他賀誕儀式。
洪聖古廟「龍柱」珍貴
洪聖古廟屬典型的清朝兩進三開間式建築,兩進之間的天井建有香亭,廟宇左右兩側各加建廂房。廟前豎立着一對繪有龍形圖案的木柱,在香港十分罕見,當地居民稱之為「龍柱」,相傳是為了保護該區的風水而豎立。
九龍城侯王古廟不僅是區內主要廟宇,亦是本港極少數仍保存與九龍寨城有關的歷史文物的廟宇,數量相當豐富。侯王古廟確實興建年份已不可考,根據廟內鑄於清雍正八年(1730年)的古鐘推算,該廟大概於1730年或以前建成。
侯王古廟「五嶽朝天式」設計罕見
清廷在1847年至1899年駐軍九龍寨城期間,不少寨城官將曾到侯王古廟參拜。廟內現存文物包括咸豐九年(1859年)的石碑、由首位九龍巡檢司許文深於1847年捐贈的香爐、多面由駐守九龍寨城的將官獻贈的木製匾額等。侯王古廟建築群坐落於高台之上,廟宇後殿的山牆為「五嶽朝天式」設計,在香港甚為罕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