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黎志添:道教信仰當中「孝」除了對父母的尊敬外,還要愛護天地自然。 彭子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邵萬寬)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黎志添指出,現今社會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道教文化的理解,道教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母體和根基,但在中小學的課程當中涉獵甚少,希望藉舉辦更多的活動以弘揚道教的精神文化。
黎氏指,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經常提及到「儒」、「釋」、「道」三教,而「孝」是儒家、佛教和道教當中最基本的元素。以道教《孝經》為例,「孝」是所有德行、善行的基礎,通常表現在對父母、長輩的尊敬等方面,在儒家學說中也說到,包括人生在世對父母表達孝、信、敬等元素。
道教學說進一步弘揚「孝」
他指,道教學說進一步發揮「孝」的表現, 他引述道教經典說︰「受罪於五臟不孝」,意思就是說除了對父母的敬愛外,我們還要愛護自己的身體,所以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 、孝之始也」之說。在道教中,對己身的尊重、保護,是修煉的開始,如果連自己的身體都不珍惜,便不能推己及人。
他表示,道教信仰當中經常說到,天為父、地為母,孝除了對父母的尊敬外,還要愛護天地自然。道教將己身比喻為小宇宙,小宇宙與天地這個大宇宙有相互影響的關係,我們不但要愛護天地萬物,還要維持宇宙的和諧,珍惜大自然給予的一切。
他以《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作為總結,指「道」是宇宙萬物的本體和根基,人的存在要效法天地,做到盡力但不強求,一切順其自然。但順其自然不代表放棄自己應有的責任,在付出努力的同時,也要為失敗作準備,讓自己在失敗時能盡快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