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開闢新道:助社科研究更客觀科學


社會科學研究往往都以抽樣和個案研究去進行,做起來有一定限制。李中清認為,大數據的出現,並將它應用在社科以至歷史研究中,可令研究變得更科學,所有人都可憑這些客觀數據,去再現(Reproduce)一樣的結果,令社科研究亦能像物理或化學的實驗一樣,「大數據有荅u正的『現象』。」李中清解釋說,以往社會科學一些較大規模的研究會以抽樣為主,但當中包含很多複雜問題,「抽樣首先要社會人口比較一致,而且分母、分子的比例性樣本要有代表性。」他進一步說,抽樣不易之處,還要考慮現象、分布和可行性的問題,「例如貴州的情況就和江蘇的很不一樣,中國那麼多個省、那麼多個縣,跑一躺也不容易,除非是國家級單位幫忙,否則很難。」

李中清:中國為最佳實驗地

用大數據去做研究則開闢另一種嶄新渠道。李中清表示,大數據是根據資料檔案去做,而中國更是進行此類研究的最佳地方,「中國很早以前就有很多檔案,像科舉資料亦保留很多年,由漢朝的選拔制度起已有記錄,而且保存得很好,有些適合用大數據方式去做。」他又指,用大數據做研究不需統計專業背景、不需電腦培訓,「但對史料的保存要下很大工夫,後人才可根據他們的基礎去做研究。」

出身自理科家庭、父親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的李中清形容,這是很科學、很前沿的研究方法,「我的家庭就常常說,大自然比我們聰明得多。要做研究,就要尊敬現象。先收集材料,承認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不一定對,再找現象,讓現象決定結論。」在李中清看來,大數據所呈現的就是真正現象,「現在有社交媒體、網絡,發展的速度也很快,創造了很多訊息可以分析,而且這很科學,任何人都可以再現,學界也認可。」

欠個體代表性 須有相同想法

不過,大數據用作社科研究亦有其缺點,就是欠缺個體代表性,而研究速度亦比較慢,怎樣利用、怎樣計算,都很看重研究人員有沒有相同想法,「但它在時間上有厚度,對理解轉變和延續十分有用。」 ■歐陽文倩

相關新聞
的士團體張貼彌敦道禁佔令 旺角今清障 商戶齊叫好 (圖)
警方力助原告執達吏
「佔旺」者多稱願撤 有人謀再佔 (圖)
英領館門前 清除障礙物
教界促港大:勿讓戴耀廷蒙混過關
特稿:戴朱涉「打龍通」 港大應徹查保校譽
批戴「引黑金亂校」 網民赴港大抗議 (圖)
政經人語:「三丑」玩自首 同道:做騷扮「英雄」
來論:港大應設「獨立委員會」徹查戴耀廷「黑金捐款」醜聞
「法國佬」砸立會 被控刑 (圖)
暴徒多屬「熱血」 黃洋達稱不知情
「閃燈男」落網被控阻警執勤
工會商界組大聯盟促反對派「放水」
范國威揚言「拉死」「三堆一爐」
垃圾徵費 住戶擬「按戶按袋」 (圖)
陳克勤憂「大鑊飯式」難減廢 (圖)
回應批評:試點非強制參與 難與立法實施比較
何俊賢:海岸公園損漁民生計
97.6%中菜食肆稱迎客意餐有翅 (圖)
遊走書字行 考出來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