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交響化」自救 冷門樂師難求


放大圖片

■香港民族藝術團為內地來港演出藝術家製作宣傳海報,而這也是一筆巨大的成本開支。

據業內人士介紹,組織中樂表演團體,最為關鍵的問題,其實是人才的尋覓與組合。一個具有交響化演奏功能的中樂團體,人數應當保持在60人至80人左右,且至少應當涵蓋吹管樂器(例如嗩吶)、拉弦樂器(例如二胡)、彈撥樂器(例如琵琶)、打擊樂器(例如鑼鼓)等四個方面。不同的樂器門類,代表演奏家不同的專業背景。所以,對中樂團體而言,專業樂師的參與是藝術團體最為重要的運作條件。因為只有樂器配備完整齊全,表演團體才能夠根據作曲家在總譜上的要求,最準確地詮釋出音樂作品的聽覺感受和人文內涵。

而包括香港民族藝術團在內的民間中樂團體,其人數根本不可能達到80且更不可能涵蓋每一個樂器類別。但民間中樂團體所缺乏的,恰恰又是數量較為稀缺和緊張的冷門樂器樂師。冷門樂器樂師往往在中國內地或是海外會更多,本港則較少。所以,每引進一個或一類樂器的樂師,成本必然增加。而更令人唏噓不已的是,對於大型的職業中樂團體而言,可以依靠政府的資助特邀中國內地或海外的演奏家任職客座甚至長期聘用。但對民間中樂團體而言,這一切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吃螃蟹 (圖)
書若蜉蝣:疾病:人體進化論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四十一) (圖)
畫中有話 (圖)
生活點滴:廊棚聞炊
手寫板:美麗的遠方 (圖)
百家廊:令人迷亂的成功 (圖)
琴台客聚:真正的「新視野」
翠袖乾坤:鄧紫棋為何不能效仿國際巨星?
天言知玄:褒 姒
生活語絲:閒話拐杖
隨想國:中國情懷
路地觀察:流感疫苗,真的安全?
探問香港傳統藝術前路系列之一:民樂乏援民不樂 (圖)
「交響化」自救 冷門樂師難求 (圖)
民間中樂團體 熱盼政府甘霖 (圖)
本港政府下屬演藝場地座位數統計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