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中國已經告別GDP增速持續維持在8%乃至10%以上的階段,進入了一個新常態。對於經濟新常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新增長階段的均衡增長點逐步臨近,可能在2016年前後達到,屆時經濟增速將比目前低1個百分點左右達到6.5%,因此要合理制定經濟預期目標,主動適應發展新常態。
未來五年平均增速降至6.4%
劉世錦在最新報告中提出,增長階段轉換的實質是增長動力的轉換。在新常態下,中國過去的後發優勢、規模經濟等增長效應仍在發揮作用但日趨減弱,質量提升和創新動力逐步增強,因此增長潛力仍會高於主要發達經濟體,但明顯低於前一階段8%的水平。
劉世錦預估,未來五年中國經濟潛在平均增速降至6.4%左右。這是因為,中長期潛在增長率主要由勞動力、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等供給因素決定。一方面,中國資本回報率已從2009年前平均17%左右下滑至目前12%左右,且下滑態勢還在繼續。另一方面,勞動力峰值已過,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儲蓄率趨於下降,傳統低成本比較優勢明顯削弱。另外,技術進步速度明顯放緩,簡單技術模仿空間變小。
利用減速壓力推動市場化改革
劉世錦指出,近期主要經濟指標整體下滑,短期經濟下行壓力增加,但出口調整基本到位,投資下調有望在近兩年完成,增速在11%左右企穩,GDP增速在2016年可能會調整到6%-6.5%的區間,基本與潛在增速的均衡水平持平。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張平則認為,中國經濟新常態最為核心的要義,就是利用好減速時期進行最為積極的結構性改革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只有利用減速壓力推動全面市場化改革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向高效均衡的增長階段。
張平形容,經濟增長減速是對經濟體的一次大的「清潔」, 讓減速成為一個「清潔機制」,清理「殭屍企業」,鼓勵創新。
由此建議宏觀政策要有足夠的定力,容忍經濟減速,不要過度消耗政策刺激的資源,宏觀政策的重點在於化解金融財政風險;微觀政策則需加快改革和存量調整,盡快轉向高效均衡的增長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