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彭水縣紅薯豐收,畝產上萬斤。本報重慶傳真
改善基礎設施 助農民脫貧致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袁巧 重慶報道)重慶彭水縣是武陵山區的國家級貧困縣,有150個貧困村,貧困人口超過十萬。為實施精準扶貧,彭水縣率先推出「扶貧特派員」制度,派出一批年輕幹部駐村扶貧,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彭水縣鹿角鎮水麻村是武陵山區典型的貧困村,因為交通不便,環境惡劣,全村232戶中有一半以上都陷入貧困,220名青壯年勞動力有115人外出務工,留守村寨的僅剩老弱病殘。32歲的張芳菲是彭水縣農委的一名年輕幹部,2013年4月開始擔任水麻村的「扶貧特派員」。
入村後,他充分利用「扶貧特派員」的政策優勢,為水麻村爭取整合扶貧資金超800萬元,帶領當地村民修路、修飲水池,改善基礎設施。為督促修路工程盡快通車,張芳菲常常住在村裡,一個月也難得回一次家。僅一年多時間,水麻村就完了成11.7公里的道路硬化,基本實現公路通村到戶。
打破「產業空白地」局面
為幫助村民把辣椒、紅薯賣出去,張芳菲主動帶領村幹部和村民到效益好的農村合作社考察,希望借助產業讓水麻村走出貧困。多番努力下,終於引入永清紅薯專業合作社等4家企業進村發展「訂單農業」。為說服在家村民發展規模種植,張芳菲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帶頭種植120餘畝辣椒,並鼓勵村組幹部先做表率,最終帶動全村220戶村民加入,讓原本死氣沉沉的水麻村一下「活」了起來。
目前,水麻村共發展「訂單」辣椒280畝,種薯基地100畝,「訂單」茯苓10920床(窖),魔芋50畝,發展蜜蜂200群;建成規模示範4個,產業覆蓋到戶率達92.5%,促成種養大戶5戶,打破了水麻村「產業空白地」的局面,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每年6716元,比2011年增加近2700元。水麻村村長張世其說,「扶貧特派員幫助村裡發展產業,農產品能賣錢了,年輕人留在農村也有了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