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家有資優感無助 母:幸獲學校支援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穎宜)「資優」這個身份,除造成青少年壓力及各種適應問題外,對學童父母也帶來重重挑戰。女兒現讀中二的張太便是其中一名過來人,她坦言,曾對資優女兒出現的突發情緒及適應問題感無助,但慶幸得到學校的支援,助女兒逐步習慣傳統的中學生活。她建議政府應增撥更多資源去培訓資優學生,發掘才能,令他們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張太表示,當女兒在小二被評為資優生前,只以為女兒是頑皮及有行為問題,「還記得女兒小二時已懂得用負數去做數學功課,結果換來的是老師責罵。」而直至經評估確認女兒IQ較同齡孩子高,尤其擅於數學後,張太力主讓女兒自由發展,而於小學階段成果不俗,除能兼顧學業,於課外活動及比賽也有出色表現,後來在升小六的暑假,女兒更被提名加入資優教育學苑。張太形容,當時女兒對於學習新知識深感興奮,「即使要上三小時英文授課的課堂,她都覺得很享受。」

但在升中後,張太女兒的適應問題逐漸浮現,例如35分鐘長的課堂,在聽5分鐘就已明白,因而覺得課程沉悶,甚至出現情緒問題,「有一段時間她覺得老師和同學都不明白她,所以有會哭起來。」對於女兒的突發情緒,張太直言不懂如何處理,猶幸學校校長和老師都願意與她溝通,亦明白女兒的需要,最後校方同意彈性處理女兒的學習,准許她在不騷擾其他同學為前題下,上課時可看與課程有關的額外書本。

張太又以過來人的身份,鼓勵一眾資優生家長應從旁指導子女的成長與學習。「當我與女兒建立互相信任的關係時,她就願意與我分享。我就更能明白她的需要。」她表示女兒現時正逐步習慣中學的生活,課餘時也會參與大學院校和資優學苑的資優課程,希望能健康成長。

相關新聞
資優不是「無憂」 師長誤當「全才」增壓 (圖)
過來人:老師投訴同學疏遠 昔受苦今助「後輩」
家有資優感無助 母:幸獲學校支援
好人好事:「怕鬼男」克服心魔 盼升大圓亡父心願 (圖)
自修室入座證 下周接受申請
「職」說普通話:職位稱呼 粵普不一樣
港大「四劍合璧」「追殺」重大傳染病 (圖)
教局邀11校提名學生赴愛日星交流
科大歐德孟膺美物理學會院士 (圖)
大學遊蹤:布里斯本河畔 讓孩子起舞吧 (圖)
校園放大鏡:伍華生遊滬杭賞新舊面貌 (圖)
好書說不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烈火與驟冷 (圖)
中華書局 (圖)
徵稿啟事
生死考驗:成也幹細胞 敗也幹細胞 (圖)
概念圖:幹細胞的應用與爭議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