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制發展踏入關鍵時刻,特區政府日前正式宣布開展政改第二輪諮詢,諮詢文件提出在香港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框架下,如何落實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
諮詢文件提出一些問題讓公眾討論,例如爭取入閘的特首參選人,應該獲得100名還是150名提委會委員的聯合推薦?推薦人數應否設上限?提委會按民主程序提名2名至3名候選人後,應以「一人3票」、「一人2票至3票」、「一人最多3票」、「逐一表決」,還是可以有其他程序呢?一人一票普選特首,應採用得票最多者當選、兩輪投票,抑或其他投票制度?應否維持現時法例,規定當選的行政長官不具政黨背景?此外,市民也可對增加提名程序的透明度及競爭性,如應否提供適當平台,讓參選人向提委會以至市民大眾,解釋政綱及施政理念等等提出建議。
次輪諮詢商議空間大
平情而論,政改第二輪諮詢文件有很大的商議空間。但當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立法會準備宣讀諮詢文件內容時,反對派議員卻集體離場抗議,不參與討論,更呼籲杯葛諮詢。
香港珠海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早前公布有關政改的民意調查顯示,半數受訪者接受在全國人大決定框架下爭取較大民主空間,反映普羅大眾也不希望政制原地踏步。反對派議員如果繼續執意杯葛及採取不合作態度,只考慮其政治需要,堅持否決政改方案,就等於扼殺全港500多萬合資格選民的普選投票權。
邁普選須循序漸進
香港正逐步邁向全面普選,這個過程並不能一步到位,必須循序漸進。民建聯會在主流民意的基礎上,堅守原則,繼續推動政制向前行,包括收集民意,舉辦講座,提供平台讓市民表達對2017普選特首的期望,為500萬名合資格選民爭取投票權。
註:標題及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