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肥黎涉兩宗罪 隨時踎監五年


放大圖片

■黎智英涉嫌在違法「佔領」期間「出錢又出力」。他昨晨前往灣仔警察總部接受「預約拘捕」。 梁祖彝 攝

警審問逾兩句半鐘 蒐足夠證據後再檢控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自明、文森、杜法祖)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肥黎)昨日被「預約拘捕」,被控「組織及召集未經批准集結」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他拒絕保釋,「踢保」後獲釋放,但警方表明會保留追究權利。保安局局長黎棟國昨日指,所謂「踢保」只是「拒保候查」,當警方在搜集足夠證據後,仍然會再拘捕及檢控涉事者。根據《公安條例》,「組織及召集未經批准集結」一旦罪成,最高刑罰為監禁5年;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倘罪成,最高刑罰為監禁12個月。

赴警總「預約拘捕」 准「拒保候查」

在違法「佔領」期間涉嫌「出錢又出力」的黎智英,於昨晨9時15分前往灣仔警察總部接受「預約拘捕」,並由律師陪同進入警署,未有回答記者提問。現任《蘋果日報》社長葉一堅及副社長張劍虹則到場「聲援」。葉稱,黎在集團內已無擔任任何職位,故黎是次被捕不會影響集團運作,自己到場「純粹支持」。

黎智英在警署逗留逾兩個半小時後,約11時15分步出警署。他稱,是次「會面」氣氛良好,在警署期間,警方播放了一些片段,而他自己被控「組織及召集未經批准集結」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並已成功「踢保」,獲無條件釋放,但警方會保留追究權利。被問及警方日後會否再次採取行動,黎智英稱不清楚後就乘車離去。

楊政賢涉兩罪 警研檢控

同日下午,「民陣」副召集人楊政賢到灣仔警察總部接受「預約拘捕」,多名支持者到場聲援,有人更在場揮動「港英旗」。在個多小時後,楊政賢離開警署時稱,他涉及「組織及召集非法集結」和「參與非法集結」兩項罪名。他全程保持緘默並拒絕保釋,獲警方無條件釋放,但警方表明保留檢控權利。

楊政賢續稱,在警署期間,他留意到警方向他播放的錄像是去年9月28日當天的片段,相信警方陸續會有拘捕行動,更預期他自己未來或會因組織遊行而再次被捕。

警方發言人其後表示,警方在灣仔區拘捕的兩名男子,涉嫌「組織及召集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兩人均拒絕保釋候查。警方保留檢控權利,而案件已交由刑事總部調查隊跟進。

參與違法「佔領」的反對派在到警署「應約拘捕」後均紛紛「踢保」,被質疑是在試圖迴避罰責。民建聯立法會黨團召集人葉國謙昨日在立會大會中提出質詢,質疑警方「預約拘捕」「佔領」者及容讓他們「踢保」,是否對「佔領」者的優待處理。

「一把尺」查案:不優待不刁難

黎棟國昨指,由於涉及「佔領」的被捕者相當多,警方為了有秩序進行程序,才安排「預約拘捕」。一般而言,在被捕者錄取口供後,相關人等拒絕擔保,警方只能馬上落案或讓該人先行離去。警方處理案件只有「一把尺」,不會優待和刁難被捕者。

他強調,在調查未完結前,警方必須嚴格根據程序做事,不會隨意作決定。對有關情況,他不會用「踢保」這字眼,而是「拒保候查」。警方在相關人等離開警署前已清晰表明,警方會保留檢控權利。在搜集足夠證據後,仍然會再拘捕及檢控涉事者。

「鳩嗚」强光擾警 加控阻差罪

另外,涉嫌於去年11月至12月期間,參與旺角「鳩嗚(購物)」與警員發生衝突,分別被控襲警、 阻差辦公及故意阻撓正在執行職務的警員等罪名的10名示威者,昨日到九龍城法院答辯。其中,被控於去年11月初,用手機閃光燈照射警員的侍應盧建民(28歲),昨日被加控一條故意阻差辦公罪。曾闖入解放軍總部的前「香港人優先」成員招顯聰(29歲)被控一項襲警罪。各被告均否認控罪。案件將押至2月10日至3月26日預審或開審,所有被告皆獲准以現時條件保釋外出,但其中8人獲法院撤銷旺角「禁足令」。

相關新聞
瑞郎飆 平搶瑞錶 (圖)
梁愛詩:政改討論空間大 十年普選待圓夢 (圖)
鄭耀棠:政改不過恐拖十年 (圖)
肥黎涉兩宗罪 隨時踎監五年 (圖)
林鄭:行人止步 重來太難 (圖)
黃浦區書記區長雙雙撤職 (圖)
李克強:中國經濟不會「硬着陸」 (圖)
奧巴馬最後兩年 推「中產經濟學」 (圖)
何東花園創最癲雙辣稅 (圖)
北區醫院緊急手術「死得人多」 (圖)
公營龕位「想有就有」要等逾10年 (圖)
參加全國「造熊」 「盈」送川「樂」送種 (圖)
教局批《壹週刊》失實 澄清內地交流靠招標
廣電總局推創優扭局面 (圖)
安倍求助三中東盟友救人質 (圖)
WhatsApp傳封用戶24小時 阻用第三方軟件
華裔作家陳舜臣辭世 九旬光陰盡獻中日情 (圖)
驚悚大師新書 倒數24小時自我毀滅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