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由「中國首富」李河君任主席的漢能薄膜(0566),近年來十分惹火,高過奢移品牌Parda的毛利率、股價似火箭一年升7.25倍,一舉一動都備受中外媒體關注,力挖背後的不尋常之處。但該公司股價卻一直長升長有,且先後傳出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國家外匯管理局入股等消息,公司市值一度高達3,783.48億元,除了是全球最大市值的太陽能企業之外,市值也超過港交所(0388)和中國人壽(2628)等藍籌公司。
營收全靠母 依賴信託產品融資
英國《金融時報》今年曾三度狙擊,質疑該公司收入過分依賴母公司及有操縱股價之嫌。今年1月28日,《金融時報》率先向漢能開炮,稱有文件顯示,自2010年以來,其幾乎全部148億元的營收都來自向母公司漢能集團銷售設備。但其母公司廠房的使用率卻極低,財務狀況與其向漢能採購的規模完全不相稱。之後在2月17日,該報又對漢能的融資方式提出質疑,稱其母公司集團過去兩年舉債至少35億元人民幣,且通過各種渠道向「影子銀行」借錢,對信託產品融資的依賴不斷加重。
3月24日,《金融時報》的炮轟進一步升級,稱分析了過去兩年該公司股票在香港交易所的所有交易,單筆交易次數總共超過80萬次,結果顯示,從2013年初到今年2月份,「這隻股票總在尾盤時分出現飆升,時間大約在收盤前10分鐘」。
資本運作手法產業布局屢被轟
此後內地媒體也加入了對漢能的口誅筆伐,《第一財經日報》在今年4月24日用罕見的4個整版刊發了針對漢能集團的5 篇報道,包括《李河君的舉世藍圖誰能懂,漢能到底在下什麼棋?》、《爭議李河君》、《揭開漢能資金鏈謎團》、《自營賬戶重倉漢能,權益卻不屬中信証券,收益互換替誰鎖倉?》、《漢能九大光伏基地全景圖》,質疑李河君的資本運作手法及產業布局,包括涉嫌關聯交易、操縱股價等。
漢能不甘示弱,很快也發表公告逐條反擊,稱《第一財經》報道內容嚴重失實,「採用影射、猜測、臆造等方式惡意誤導公眾」,導致其市值損失約280億元。但公告未能平息市場疑慮,《長江商報》亦引述內地一大型券商分析師批評漢能的經營模式為「左手進,右手出」,又稱其長久以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融資方式和額度亦讓人如墜雲霧。
市值曾達3783億 超港交所國壽
然而諷刺的是,漢能的股價卻依然節節向上,由一年前的約 1.1元,升至今年3月初盤中最高位的9.07元。當時有謠言稱李嘉誠入股漢能,推動公司股價在3月5日達到9.07元的歷史高位,當日市值達3,783.48億元,甚至超過了港交所和國壽。不過「超人」很快通過發言人澄清,他本人或集團公司從沒有入股過漢能薄膜。在4月份《第一財經日報》重錘狙擊之後,翌日有外電引述市場消息聲稱,截至今年3月底,國家外管局已買入漢能數十億元的股份,由於佔公司的股份少於5%,故不用向外公布。
在市場熱炒氣氛下,漢能的股價從2月底至今基本保持在6.5元以上水平,直至昨日才回到4元樓下,見3.91元,公司市值單日縮水1,443億元,最新市值為1,630.97億元。 ■記者 涂若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