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由於司法機關行政化傾向,導致法院一些優秀人員當上庭上(指法官)、院長,甚至是副庭長,都不親自審案了,這是審判資源的閒置與浪費。」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立勇在任二級大法官7年之後,於今年5月底首次走進審判庭,敲響法槌,審理了他法官生涯的第一案。庭審結束,張立勇談及自己首次開庭審案,表示希望能夠起到表率作用,帶動更多院長、庭長走進審判庭,讓「院長審案」不再成為新聞,而成為司法常態。同時,他亦希望通過法官「回歸本位」,庭審亦能回歸實質。■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蕊 鄭州報道
當張立勇日前穿上法袍時,他這個當了7年的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第一次真正有了「法官」的感覺。而當他敲響法槌的那一刻,他也開創了河南司法的先河,成為首位走進法庭的省高院院長,也成為內地為數不多參與審案的法院院長。
庭審近五小時 一天粒米未進
庭審從早上8點40分開始,一直到下午一點半才結束,而隨後的合議庭合議,也持續兩個多小時,直到下午4點鐘宣判。他告訴本報記者,審理過程中精神高度集中,「根本沒考慮過其他問題」,而他因沒有吃早飯的習慣,因此一天都粒米未進。「休庭時,工作人員給我準備了包子,但根本沒有心思吃東西。」
張立勇坦言,儘管此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還是有些許緊張。 然而,張立勇卻心中有數,「從上月4日開始接觸卷宗,記了很多閱卷筆記,同時,還提審了被告人,與合議庭成員進行了討論,準備工作很充分。」張立勇的自信還源自於自己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我要做的,是保證控辯雙方都能充分地進行辯論。」
首次走進法庭的張立勇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示範及表率,讓更多的院長、庭長穿起法袍,拿起法槌。「讓法院院長審案不再成為新聞」,這是他接受本報採訪時發出的呼籲,而他本人也表示,今後將更多審案。同時,他亦希望能夠通過審判細節來確保審判程序的公正。
庭上使用「請」字 體現平等尊重
記者注意到,面對原審被告人,張立勇每次都使用「請」這個字。張立勇說,在之前準備好的庭審流程中,並未使用「請」字,這是他後來特意加上去的。「不論是律師,公訴人還是犯罪嫌疑人,都享有基本權利,在法庭上都是平等的。」
庭審中,法庭佈局亦做了改革。將被告人席位設置於緊鄰辯護人席的左下方。「由原來的被告人席與辯護人席呈90度,到現在的45度。」張立勇說,儘管只是45度的變動,但對司法文明是一個很大推進,對防範冤假錯案、保障人權方面做了一點探索。
張立勇表示,這體現了法官居中裁判、控辯雙方法庭地位的平等,有利於被告人與辯護律師有效溝通,真正擁有與控方平等對抗的正當權利,不僅增加了庭審的對抗性,也強化了控方的舉證責任,有助於刑事辯護走向「實質化」,體現無罪推定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