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昆明電纜廠員工楊立業慨嘆當年廠房今淪廢料庫。 記者丁樹勇 攝
誕首根國產電纜導線 支援抗戰
由於地處大後方,抗戰期間雲南昆明西山區集中了大批承載中國新興工業的工廠,包括中央電工器材廠、第51兵工廠、第22兵工廠、雲南紡紗廠等,為抗日戰場提供支援,卻招來日寇的頻繁轟炸和破壞,遲滯了相關工業的發展。不過,這些工廠仍堅持生產和發展,中央電工器材廠更於1939年7月1日生產出了中國第一根電纜導線。 ■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樹勇 昆明報道
1977年進廠的昆明電纜廠員工楊立業對該廠前身、中央電工器材廠歷史的認知,是編撰廠史徵集資料時從一代代工友口口相傳中了解的。在其聲情並茂的講述中,日寇扼殺中國新興工業罪行昭然若揭。
日寇進逼 迫電線廠易址昆明
1930年代已經是電器時代,但中國並沒有自己的電線製造工廠,有識之士建議興辦電線廠,獲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許可,並下撥法幣1,450萬元籌建,這便是中央電工器材廠。
楊立業向記者介紹,中央電工器材廠本選址湖南湘潭下攝司,但1937年抗戰爆發,湘潭已非安全之地,最後易址昆明西郊馬街子,該處有滇越、川滇等交通線路,可供運輸之便;雲南又有銅、鉛、鋅等礦藏,可供原料之便,於是徵地20畝興建。
建廠之初,技術來自英國絕緣電纜有限公司,設備則來自英、德、法、美等國。由於國土淪陷,進口設備已不能由上海入關,只得改運香港,再由香港運至越南海防,經滇越鐵路運往昆明,延遲了建廠時間。
日機狂炸 廠房機器毀於一旦
當時的昆明西山區雲集了眾多工廠,成為日寇軍機轟炸的重點地區。而中央電工器材廠為當時雲南所有工廠中最大的廠房,也成為日機極易發現的目標而屢遭轟炸。
1941年,年僅14歲的馬街蘇家村一位老人,至今仍清晰地記得8月10日那次轟炸:空襲警報聲中,他跑到中央電工器材廠旁山腰一棵大樹下躲避,眼見27架日機成品字形編隊,飛過山頂看準目標後,立即掉頭降低高度飛至廠區上空,相繼投下雨點般的炸彈,又降低飛行高度掃射行人,廠房民房被炸毀,廠區火光沖天、濃煙滾滾,煙霧籠罩中哭聲四起......日機飛走後他到廠區查看,滅火救人時又有日機投下的延時炸彈先後爆炸,廠房、機器被毀,死難員工頭破血流、斷臂殘肢,更有的有腿無頭、有的有頭無腹、有的血肉模糊、有的在瓦礫中呻吟呼喊,其狀慘不忍睹。
有資料記載,當夜日寇廣播聲稱已炸毀昆明現代化的電工器材廠,以喧赫其侵略淫威,可見其預有圖謀,用心險惡:摧毀中國尚在發展初期的線纜工業。
電纜誕生 致力生產軍工產品
由於日寇頻繁空襲昆明,英國絕緣電纜公司派出的英籍技術人員不得不回國,設備安裝及調試等均由中方人員自行進行;更因日軍的侵略和肆意製造的經濟封鎖,使中央電工器材廠的原材料供應十分困難,只能收購民間的廢舊雜銅經熔煉、電解、鑄錠後勉強維持生產。儘管如此,中央電工器材廠仍於1939年7月1日生產出了中國第一根電纜導線。
為支援抗戰,中央電工器材廠於1940年起生產軍工產品,其所生產的軍用被復線一直伴隨抗戰將士浴血奮戰;民用產品也承擔了抗戰後方的全部供應。廠史記載,從1939年至1945年,中央電工器材廠共生產總導體4,400噸,生產產品有裸銅單線、橡皮絕緣線、花線、電纜、電話機塞子線、軍用被復線等,儘管生產規模不大,產品品種與數量也相當有限,但仍邁出了中國線纜工業的重要一步。1942年建廠3周年時,資源委員會主任翁文灝、副主任錢昌照致電該廠稱:「勝利愈近,艱苦愈甚。在此全面戰爭之中,經濟實體與軍事並重,吾人致力後方生產建設工作,其職責不亞於前方將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