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甘肅報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建檔立卡精準扶持 一戶一策助農脫貧


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關注甘肅精準扶貧進行時系列報道之二

甘肅有58個縣市區屬於國家六盤山、秦巴山和藏區「三大扶貧攻堅片區」,還有17個縣屬於「插花型」貧困縣,佔全省86個縣的87%。2012年底,甘肅貧困人口為692.2萬人,貧困發生率33.2%,為全國第二,僅次於西藏。

基礎差、底子薄,致貧因素多、脫貧難度大......甘肅扶貧攻堅面臨著「山重水複」的障礙,為此,甘肅制定了因地制宜、建檔立卡、一戶一策的精準幫扶政策,力圖以精確制導、精準打擊從根本上消除貧困。■文/圖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岳、肖剛、李燕華

建檔立卡緊盯重點區域和特定人口,甘肅省225個特困片帶、6220個貧困村、97萬貧困戶和417萬貧困人口,統一識別標準、統一數據口徑,動態掌握貧困村、貧困戶基本信息,實行實名制管理,改「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做到底數清、問題清、任務清、對策清、責任清,數據準確、管理規範,實行脫貧銷號、有進有出、動態管理。

定西市隴西縣柯寨村原建檔立卡之初有貧困人口1025人,現有貧困人口198人,不論是因病、因災,還是因為結婚彩禮、上學學費造成的貧困、返貧,村委會都詳細梳理並建檔立卡、拍照造冊,幹部定期上門幫扶。

柯寨鄉紀委書記傾文科介紹,每家每戶的情況都詳細記錄在案,家庭人口、主要產業、經濟來源、收入狀況、致貧原因、幫扶物資、幫扶效果、年度規劃目標等都一一細化建檔,一戶一策一幹部。2014年,全年脫貧186戶827人,貧困面下降到7.67%,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012元,較上年增長26%,其中扶貧對像人均純收入為3415元,增長28.2%,實現整村脫貧。

「一個月有15天時間,幫扶幹部都駐村扶貧,隨時進村入戶,從生產、生活各方面對貧困戶跟蹤,瞭解困難、解決問題。」傾文科說。

村民原榮今年54歲,2009年11月,因為兒媳臨產,著急趕往縣醫院的原榮駕駛的農用車在山路上發生車禍,因為對方傷勢較重,原榮一家先後賠付12萬元,這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借遍親戚朋友,又從銀行貸款,才算賠上這筆鉅款,但原榮一家的生活卻跌入谷底。債台高築,讓生完孩子的兒媳選擇了離婚。

柯寨鄉政府幹部王繼霞結對幫扶原榮,先是為他家辦了最低生活保障,之後又扶持他家種植黨參、良種土豆,幹部一趟一趟往原榮家跑,只要有好的項目都會想到他,從送地膜、肥料,到送出去技術培訓,眼看著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原本不足1萬的年收入成倍增長。

2014年,政府送給原榮8只新疆薩福特黑頭羊,並幫忙建起羊圈,隨著一隻隻小羊羔的落生,原榮手裡又多出萬元的收入。「缺錢花就賣一隻羊羔,簡直就像家裡有個銀行,現錢隨用隨取。」原榮笑著說,「羊羔、羊毛、羊糞都是錢,不再為無錢還賬發愁,現在兒子又娶了媳婦,兒媳生完孩子後報銷的醫療費都在卡上還沒取呢,放在以前,那都等不到錢打到卡上。」

「外債就剩下3萬元了,今年就能還清,明年我還謀劃著把原來的土房拆掉,蓋一院磚瓦房呢。」原榮告訴記者。

原榮說,以前是農民上門找幹部都不一定見得著,扶貧工作實施後,都是幹部找農民,送種送肥送技術,給錢給物給項目,政府還給大片的黨參地裡裝了太陽能滅蟲燈,省了打農藥的人力財力浪費,還提高了藥材質量,也帶動了價格的上漲。今年,政府還幫忙改造了自己的三畝山坡低產田,這三畝地今年種上玉米後,保水保肥,三個月玉米就長到一人高,而且收割再也不用人背肩扛了,農用車直接能開到地裡。

「扶貧政策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政府對農民的好,缺啥送啥,還要怎麼對你好,再好就得(幹部)給(農民)餵飯吃了。」原榮激動地說,「以前幹部輕易不到農民家,即使來也沒好事情,老百姓編的順口溜:幹部上門,不是『催糧要款』,就是『刮宮流產』。」

一旁的村幹部搶過話頭說:「那時候入戶工作由於缺乏要給老百姓辦實事的指導思路,到了飯點向村民討碗開水泡速食麵都沒人願意給。」

「現在是家裡做了好吃的去叫幹部吃飯他們還不來。」原榮說,農民發現哪兒路沖毀了,只要說一聲,村幹部就會立刻去查看,以最快的速度安排修復。

村幹部又說,以前村上開會,挨家挨戶通知農民都不願來,到了會場也能吵成一鍋粥,現在開會都是對農民有利的好事,送資金、送項目、送技術,農民都是爭先恐後地趕來。農家院裡,幹部、農民「一捧一逗」就像在表演相聲,訴說著精準扶貧帶來農民收入與幹群關係之間的微妙變化。

採訪結束時,原榮興致勃勃地領著記者去地裡看藥材長勢。「你看今年『地膜露頭』新技術種的黨參長得多好,生長速度、產量都能翻一番,賣相也好,收割也更省時省力。」原榮從地膜中扒出一株黨參,拿在手裡比劃著說。

按需幫扶安居樂業人心定

依據建檔立卡確定的扶貧對象,村裡區分農民需求,從項目、資金、勞力、技術、門路等不同角度給予幫扶。

47歲的村民岳玉清,由於生活困難一直單身,按他自己的話說,以前一直「胡逛」,四處打零工,耕地撂荒,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無從考慮也從不考慮將來日子咋過,「無聊的時候就喝酒,喝得醉醺醺混天黑。」

岳玉清住在未見過面的爺爺留下的老房子裡,他也曾想過安定的生活,但是無奈手頭沒資本,也不知道該幹啥。精準扶貧開始後,鄉政府幹部楊真負責幫扶岳玉清,一次一次上門做工作,幫助申報危房改造,政府補貼錢建起新房,培訓技術、提供種苗讓岳玉清把撂荒的地又種上了藥材、土豆、飼草,還免費扶持他養羊,從5隻羊擴大到目前的16只。

有了安定的生活,岳玉清過繼了一個侄女,還招了上門女婿,開了飯館,現在每年能輕鬆收入4萬多元,生活一天天紅火起來。

摸清底數慶陽老區穩脫貧

虎新民是革命老區慶陽市鎮原縣郭原鄉王溝圈村遠近聞名的養牛能手,從2011年以前的零散兩三頭牛到如今養殖規模達50頭,精準產業扶貧項目給了他很大支持。他說:「從圈捨的建設、到互助金貸款,再到養殖技術的培訓,扶貧部門和縣鄉幹部都給予大力扶持。周圍的很多鄉親們也在『雙聯』貸款、互助資金的幫助下,搞養殖、種全膜玉米,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郭原鄉黨委書記路軍蓮介紹:「這幾年隨著扶貧攻堅整村、整鄉推進片區開發的實施,全縣對扶貧對像進行精準識別和建檔立卡,實行動態監管,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和扶貧目標,全鄉的交通、人畜飲水、產業發展等方面不僅有了很大改善,群眾的陳舊觀念也大為改變,很多群眾已將『要我富』觀念轉變成了『我要富』」。

鎮原縣扶貧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準確掌握扶貧底數的基礎上,今年全縣主要以特色產業培育和基礎設施完善為重點,全力破解農民技能不高、扶貧主體單一兩大難題,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確保年內3.64萬人穩定脫貧。」

牧民定居藏區不再逐水草

201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完成284個貧困村和17.12萬貧困人口的建檔立卡工作,建立了貧困戶數據庫。一年來,全州開工建設2029戶11334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減少貧困人口7萬人。

「我們不僅要摘掉『窮帽子』,還要過上更好的生活。」甘南州合作市卡加曼鄉新集村的馬萬里老人告訴記者,這個曾經「早吃洋芋晚吃薯」的村莊,在扶貧工作和對口幫扶的強力推動下,去年年末,每戶村民拿到草原補貼和雙聯幫扶等資金近萬元,危舊房改造、農牧民安全飲水工程、村容村貌改造、城鄉醫保……這些紮實有效的扶貧工程,讓農牧民對脫貧致富有了更大期望。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夏河縣75歲的加太老爺子盤腿坐在炕上,一邊喝早茶,一邊跟記者講述現在安逸、幸福的生活。加太老人所在的村子在夏河縣桑科鄉,這裡的牧民定居點被當地人稱為「新農村」。截至目前,夏河縣新建定居住房1907套,安置遊牧民1923戶9540人。

如今,桑科鄉開起了大大小小的餐館、小賣部、摩托汽配等商舖,還建起了寬敞明亮的幼兒園。牧民家裡購置了別具一格的藏式家俱和冰箱電視等家用電器。每年通過出租牧場還可以獲得一筆固定收入。

統籌資金臨夏扶貧助增收

臨夏回族自治州目前仍有41.6萬貧困人口,貧困面達24%,是六盤山片區扶貧攻堅難度最大的地區之一。

臨夏州確定貧困村、貧困戶識別法,完成560個貧困村、12.78萬戶、56.1萬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健全貧困人口數據庫,實現「戶有卡、村有冊、鄉有簿、縣有檔」和扶貧對像動態化管理。在全州124個鄉鎮和1150個行政村派駐雙聯、扶貧、黨建「三位一體」工作隊,開展精準幫扶。在16個特困片帶、110個整村推進項目中,按照「用途不變、渠道不亂、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統籌整合扶貧和相關涉農資金33.64億元,集中用於富民產業和農民增收。

相關新聞
建檔立卡精準扶持 一戶一策助農脫貧 (2015-07-30) (圖)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脫貧燃起新希望 (2015-07-29) (圖)
開放開發 合作發展 (2015-07-05) (圖)
共建「一帶一路」 攜手互利共贏 (2015-06-18) (圖)
硯無只語 洮代其言 (2015-06-12) (圖)
甘肅:絲路復興華夏文明 文化建設大步邁進 (2015-05-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甘肅報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