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崆峒派代表在新疆「天山武林大會」切磋技藝。 資料圖片
「近年一些年事已高的武者相繼離世,加上傳承青黃不接,崆峒派武術有些拳路正在失傳。」中國崆峒武術研究會會長王鏢眼下最為憂心的是,傳承千餘年未斷的崆峒派武學因老一輩傳承人分散於海內外和年輕人尚武精神的弱化,導致它陷入傳承危機。
崆峒武術始創於甘肅平涼市境內的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組成部分,與少林、武當、峨嵋、崑崙並稱為中國著名五大武術流派。第一代掌派人唐朝甘肅人飛虹子吸收了今敦煌等地的舞蹈,形成崆峒派重要的高深武功「花架門」,正式完成了崆峒派武學的整體架構。
今年50歲的王鏢是崆峒派第十代掌派人燕飛霞的關門弟子,為了將崆峒武術發揚光大,他在2000年於崆峒山下創辦了崆峒武術學校,目前已有300多名來自各地的孩子在此學習。與其他普通學校不同,這裡教學除半天時間習武外,將更多精力傾注於琴棋書畫等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
118種套路 一人難適應
王鏢近日接受傳媒採訪時透露,目前海內外學習崆峒派武學的人群保守估計有30多萬,看似欣欣向榮的背後卻是崆峒派武學完整體系的「殘缺不全」。
王鏢解釋說,崆峒派武學融合了道、佛、儒三教文化精髓,掌派人必須精練8門功夫,學全118種套路,這118套武術剛柔風格不同,一人很難適應,尤其是目前「鮮有這樣的奇才」,因此這些武術拳法套路被海內外的「老師傅」分散掌握,將它們盡快整理並完整傳承下去是當務之急。 ■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