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日表示,特區政府和港鐵公司同意將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工程目標完工日期修訂為2018年第三季,預算費用則調整至844.2億元並「封頂」,但已較原本預計超支約194億元。高鐵對提升香港競爭力意義重大,若項目「爛尾」,落得「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局面,絕非市民所願見。當務之急,港鐵必須嚴格按質按量保證如期完工,立法會在審批港鐵追加撥款時切勿再拉布阻撓,白白浪費公帑。政府更應認真檢討高鐵延期超支的成因,追究責任,吸取教訓,避免其他大型工程重蹈覆轍。
高鐵已成為內地現代化的重要標誌,目前已建成覆蓋全國的高鐵網,對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發揮重要作用。香港建設高鐵除了大大節省交通時間成本,更可帶來巨大的經濟及社會效益、促進商貿文化交流,加強香港與內地的更緊密融合,有利提高香港的整體競爭力。可惜,高鐵香港段命運多舛,全長只有26公里的工程,受到政爭干擾,動工起步已經落後於內地,工程又出現多番延誤,造價不斷飆升,更不斷受到非議。有人抨擊高鐵是「大白象工程」,要求停建高鐵。這些意見對高鐵建設於事無補,也不符合香港的整體利益。
高鐵工程已完成接近75%,絕對不能半途而廢,相反必須抓緊時間如期完工,不要再節外生枝。一來,高鐵因暫停工程而帶來的直接額外成本已高達約48億元,若再停工,有關成本會更高;二來,高鐵工程若真的不幸「爛尾」,不能與內地高鐵網對接,香港將進一步被邊緣化,即使高鐵工程「爛尾」,政府仍需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以妥善結束工程、收拾爛攤子。因此,不論從短期或長期利益考慮,香港盡快建成高鐵、早日通車,始終是最理想、最現實的選擇。
高鐵要如期完工,需就項目超支向立法會申請追加近200億元的撥款,恐怕又將面臨一場拉布「硬仗」。2010年立法會審議高鐵項目曾遇到強大阻力,財委會幾經波折,在建制派議員的努力下最終通過撥款,但立法會外就出現激烈警民衝突。政府計劃下月在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會議作報告,申請高鐵追加撥款,希望在明年2月底前得到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高鐵延期超支已經令社會高度關注,明年又是立法會選舉年,一些政客或又會拿高鐵申請追加撥款大做文章,打着維護公帑的旗號刁難拖延撥款。
高鐵造價昂貴、延期超支,拉布本來就是罪魁禍首之一,因為浪費了建設時間,令各項成本大幅增加。如果工程一拖再拖,不僅令高鐵支出急增,還會引發承建商索償。阻礙高鐵進程,絕不是維護香港利益,而是倒香港米。現在最重要的是,社會各界放下歧見,政府、港鐵、立法會都要加強配合,保障高鐵如期完工,才是對納稅人和香港負責。
除了高鐵工程外,近年本港多個大型基建項目工程均出現延誤及超支,包括蓮塘口岸及港珠澳大橋。政府作為大型工程的監察人和公帑的守護者,有責任及早審視各項基建,檢討不足,堵塞漏洞。高鐵工程延誤超支,對政府和港鐵都造成負面影響,港鐵作為項目管理人是否存在失職之處,政府必須全面檢視,追究其法律責任,以便建立更嚴謹的大型工程監督機制,防範延誤超支的情況一再重演。(相關新聞刊A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