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蘇傑
有別於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略為增強,今年亞太新興市場在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美國加息預期導致資金流出壓力加大等不利因素,疊加之下,整體經濟表現料將較去年遜色。
中國減速 印度東盟國經濟反彈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10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亞太新興市場今年全年經濟增長為6.5%,低於去年全年的6.8%,但仍高於全球新興市場的4.0%和發達市場的3.1%。其中,各經濟體分化態勢顯現。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速從高速向中高速轉變成為新常態。另一方面,印度、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國經濟增長出現反彈,或成為支撐區內經濟回穩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來,在中國經濟數據表現欠佳、金融市場波動以及人民幣貶值壓力上升等影響下,亞太區金融市場波動加劇、貨幣普遍貶值、出口市場出現不同程度收縮,反映「中國需求」放緩產生的連鎖效應。另外,政策與改革紅利左右大局。今年部分國家的亮眼表現有賴於政策與改革力度的加大。如印度放寬外商直接投資上限、削減政府補貼、降低企業稅等,並冀望通過「印度製造」倡議轉型為全球製造中心;印尼延長煉油、基礎設施、海上運輸、電訊等先導產業免稅期,調低燃料及電力價格;泰國制定《七年投資促進戰略(2015-2021)》,並於年底前取消每日最低工資規定;越南政府向外國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吸引跨國企業的初級製造業集聚。
年內區域一體化進程不斷推進。199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成立後,亞太經濟合作進程加速。以東盟為例,受惠於區內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擴展,亞太新興市場多個國家得以在發達經濟體經濟放緩背景下仍保持蓬勃發展。今年「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宣佈建立,納入多個東盟成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均在推進之中。
區域一體化加快 外需溫和復甦
展望來年,亞太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有望維持今年水平(IMF預測為6.4%)。這主要由於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或逐步放緩至6.5%左右,但印度及東盟各國經濟表現有望略好於今年。一是外部需求繼續溫和復甦。美國啟動加息步伐,顯示經濟持續復甦,歐洲經濟增長略為加快,加上今年處於經濟困境的國家(如巴西、俄羅斯以及一些拉美和中東國家等)衰退程度減輕或經濟狀況部份實現正常化,有助於提振區內出口貿易需求;二是金融市場波動可望減弱。美國加息塵埃落定與幅度溫和,有助於消弭2014年以來新興市場資金流出風險,追求盈利和價值最大化的投資需求回歸,或為經濟發展提供寬鬆資金環境;三是深化合作交流促進經濟發展。中國「十三五」規劃與「一帶一路」戰略啟動與落實,有望整合亞太新興市場資源,發揮集成效益,推動區內經濟發展。
「一帶一路」注動力 須防多項風險
須留意的風險因素包括:一是全球經濟長期潛在增速普遍下降,回歸強勁、同步的擴張較難實現,貿易表現難以大幅改善;二是大宗商品價格低位徘徊,明年或仍將波動下行,持續影響新興市場中的資源依賴型國家;三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金融改革步入深水區,如何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將持續影響亞太新興市場整體表現。另外,朝鮮半島等地緣政治以及部分國家內部政治風險也會對經濟增長造成衝擊。■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