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經濟調整新常態 深化改革促增長


今年以來,內地經濟增長速度持續放緩,第三季經濟增幅跌至6.9%,是2009年以來首度跌破7%。而昨天公佈的11月份進出口數字雙雙繼續下跌,人民幣匯率也跌至2011年以來的新低,這些數據均反映出全球經濟疲弱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內地經濟繼續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不過,在中國經濟強勁的內在動力下,尤其是中國政府深化改革,轉方式、調結構,預計內地經濟依然可以保持相當的經濟增長,繼續發揮世界經濟引擎作用,為全球經濟復甦作出重要貢獻。預料本月內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推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創造出更有利經濟增長的宏觀政策,確保內地經濟增幅維持在7%左右的水平。

進入下半年,中國對外貿易連續出現負增長。11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延續「雙降」態勢:當月出口1.2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3.7%,降幅與上月基本持平;進口9100億元,下降5.6%,降幅有所收窄。人民幣匯率也隨之下跌,兌美元下跌0.15%,報6.4179,創2011年來最低收盤水平。據專家分析,隨着國內外貿易環境的變化,出口正承受國際市場不景氣和國內相關產業競爭優勢變化的雙重壓力,而國內經濟放緩以及結構調整導致的對傳統進口商品需求不足,是進口持續走低的重要原因,顯示目前內地宏觀經濟環境尚不容樂觀。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國政府是如何分析和判斷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勢,未來將採取什麼樣的對策,是全球關注焦點。

其實,如果仔細研讀習近平主席上月15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上的講話,就可以得出正確而完整的答案。習主席指出:「面對下行壓力,我們可以出台大規模的刺激措施,短期內完全能夠實現更高速度的增長,我們有這個能力。之所以沒有這樣做,是因為高消耗、高投入的模式對中國而言難以持續,也會給世界經濟帶來風險。因此,我們強調堅持進行結構性改革,着力解決經濟中的深層次和中長期問題,讓中國經濟走得更好更遠更穩。」這段話清晰地勾勒出中國政府對未來經濟發展的政策導向:就是不再走過去刺激經濟的老路,而是堅持進行結構性改革,用轉方式、調結構的方式,在保持7%左右的中速增長的基礎上,引導中國經濟進入長期健康增長的軌道。在這個過程之中,經濟增速會有所波動,宏觀數據更會有所起伏,企業也可能在某些時候或某些領域面臨一些暫時困難,這些都可以說是目前經濟環境下的新常態,對此必須有充足的思想準備。

從另一方面看,我們對中國經濟保持適度增長充滿信心。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內在的強大動力,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強大引擎。目前,中國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然在30%以上。據分析,本月將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會全面總結今年以來內地經濟發展的經驗,並根據目前國內外的經濟形勢,有針對性地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進一步深化改革和鼓勵創新發展的舉措、繼續實施穩健的金融貨幣政策等等,以抗衡經濟下行壓力,協助廣大企業解決暫時性的經濟困難,配合明年「十三五」規劃的正式出台,爭取宏觀和微觀經濟的同時改觀。可以預料,明年的總體經濟將會呈現出積極而平穩的態勢。

隨着香港與內地的全面融合,內地經濟的未來走勢對香港經濟的影響程度也越來越大。因此,廣大港人有必要更加關注內地推動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最新動態,一方面對內地經濟發展保持充分的信心;另方面,也要了解改革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高低起伏並有所準備,這樣才能在抓住機遇的同時,避免投資盲目性,規避市場風險。 (相關新聞刊A9版)

相關新聞
開拓本地特色項目 增強旅業競爭力
經濟調整新常態 深化改革促增長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