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傳統智慧:推動中醫藥兩方向:科學化 專業化


放大圖片

-公共衛生-

香港的醫療體系長久以來都是西醫為主,社會風氣亦似乎對西醫更有信心。不過,根據民建聯早前調查顯示,過半數受訪者曾於一年內尋求過中醫服務,相比10多年前同類調查,數字有顯著增幅。有人認為,中國醫學智慧源遠流長,屬於社會的集體智慧,有深厚哲學基礎,近年尤其對於身體調理和皮膚病治療有明顯功效。浸大中醫藥學院早前公佈一項中醫治療濕疹的臨床觀察結果,顯示中醫治療濕疹的總有效率達81.3%,反映中醫智慧是我國的文化瑰寶。 ■Henry Law 資深通識科教師

新聞背景:專家倡中成藥註冊5星制

本港《中醫藥條例》於1999年通過,除了規管中醫註冊、考試和紀律外,也監管中藥商發牌和中成藥註冊。不少業界人士認為,要取得中成藥註冊「難過登天」,提交各種檢驗報告隨時需花費逾千萬元,規模較小的藥廠根本無可能負擔。

在2015年一個中醫藥論壇上,有業界人士指出,本港中成藥的發展正與《中醫藥條例》背道而馳,令發展仍停滯於1999年前。就此情況,中大中醫藥學院博士葉兆東提出一個類似酒店星級制的註冊制度,把中成藥分成5級註冊。

他解釋,該方案可因應藥廠能提供多少檢驗報告,而發出1星級至5星級的註冊,以5星級為最高。葉舉例指,「若藥廠只能以一般實驗室科學數據支持藥效和安全性,以及提供重金屬、農藥殘留、微生物限度的測試報告,則能獲得1星級;若能提交所有檢驗和臨床研究報告,則可獲5星級。」

多角度觀點:政府重藥安 業界遇4「難」

近年關於中醫藥的爭議之一,就是中成藥問題。中成藥又稱「科學中藥」,透過特定技術將中醫藥方濃縮成藥丸、粉末、膠囊等。無論生產抑或銷售,香港政府都有所規管。《中醫藥條例》自1999年通過至今,存在不少爭議,以下為不同持份者的意見:

中大中醫藥學院博士葉兆東:藥廠如果認為行業是投資大、風險高、回報小的事情,就會缺乏創新動力,結果令本港的中成藥發展停滯不前。

業界:規管流於僵化,以致數千個傳統中藥製劑產品,雖然已做妥「三個安全性」的檢測,但仍因某些技術處理而難以解決的因素被拒註冊申請。

科大生命科學部博士林煌權:業界現正面對4大難題:門檻高、成本大、費時長、缺乏經驗。

政府:《中醫藥條例》以消費者利益與用藥安全為優先考慮。

中醫:西醫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是因為西醫在第一時間與現代科學技術進行結合,讓患者看到了它的療效。任何醫學必須將療效放在首位,患者的療效認同是這項醫學擁有話語權的最直觀體現。在堅持原有中醫診療思想的同時,應該用現代科學的技術方法為中醫服務。例如患者患血壓高,希望以中藥調理,中醫不僅要改善患者的症狀,還應讓患者看到科學的指數改善。

一項醫學只有獲得療效認同和科學認同,在此基礎上才會有社會認同和文化認同。獲得認同,才能使中醫擁有最終的話語權。

學者憂欠利潤影響創新動力

政府與業界:政府強調消費者利益和藥品安全,業界則關注經營環境和機會。爭議點在於註冊制度的靈活度。

學者與政府:政府關注當下的消費者利益,規管嚴格,學者則認為過度規管導致中成藥業界缺乏生產利潤,長久會影響創新動力。爭議點在於規管的合理性和產業發展。

千年中醫現代化 須增認受可靠度

眾所周知,西醫建基於科學精神,加上先進儀器和專業醫生,令大部分患者均對西醫有一定信心。與之相比,中醫的科學性常為人詬病,但是也有論認為中醫的醫學價值正正彌補西醫不足之處。以下嘗試幫助大家認識中醫的理論基礎、醫治方法和現代發展。

中醫理論建基於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強調「天人合一」的思想,講究自然與人體之間的關係。驟眼一看,若對中國文化了解不足,或會誤以為中醫是迷信之說,但箇中自有其奧妙之處,博大精深。

整體看病情 非「頭痛醫頭」

其一,以宏觀思維看待病患,對於環境與人體的關係有深入而且精準的分析,如二十四節氣與中醫養生之道息息相關。

其二,以整體思維理解病情,中醫講究調和,視人體的五臟六腑、經絡脈搏、血氣運行等為一個整體,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割裂式思維。因此,中醫有其深厚理論基礎,加上千年的實踐經驗,足證其存在價值。

中醫的診斷和治療方法與西醫有所不同,無論診斷抑或治療方法都是基於「整體思維」。

「望聞問切」診斷

望:透過視覺觀察,包括五官氣色、舌苔、神態,了解患者狀態。

聞:觀察患者的咳嗽、口氣、聲音狀況。

問:直接詢問患者自身感覺、以往病歷、食慾、作息習慣等。

切:運用把脈方法,檢查脈象有否異常。

「望聞問切」是綜合診斷,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狀況。

港3大學開課 《中醫法》增公眾信心

中醫治療方法包羅萬象,主要有中藥、針灸、跌打等,值得一提是中醫強調「身心合一」,所以一般中醫並非純粹開出藥方,要求病患服藥了事,而是對於病患的情緒、作息、飲食習慣都有所要求,「戒口」正正反映對於飲食習慣的要求。

「西學東漸」的大勢下,中醫有一段時間飽受質疑。無可否認,中醫對於中醫師的能力、經驗、醫德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近年發展主要有兩個方向,其一是「專業化」,例如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和浸會大學均設有中醫藥課程,特區政府2014年亦曾計劃於將軍澳興建中醫院。內地的中醫發展更是一日千里,核心思想都是提高中醫的認受性及可靠度。

其二是加強規管和推廣,《中醫規管法例》對中醫註冊和中藥銷售都有明確規定,透過法規加強公眾對於中醫的信心。

小知識

五行學說:臟腑間相生相剋(見圖)

概念鏈接

中國傳統文化、科學精神、迷信、身體機能、八大系統、五臟六腑、天人合一思維、文化差異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中醫的特色。

2. 試指出現有的關於中醫發展的爭議點。

3. 有意見認為,中醫要在香港穩步發展,一定要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你同意嗎?試解釋你的答應。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鈺峰

答題指引

1. 同學可先指出中醫是建基於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強調「天人合一」的思想,講究自然與人體之間的關係。方法方面,普遍實行的是以「望聞問切」診症,以不同方法治療,如中藥、針灸、跌打等等,並會對病患的情緒、作息、飲食習慣都有所要求,例如「戒口」。

2. 同學可指出爭議點如中成藥註冊制度的靈活度(藥品安全考慮會否業界影響經營環境和機會?),規管合理性和產業發展(規管嚴格會否影響創新動力?)等。

3. 選擇題,同學須貼合問題,針對香港情況回答。同意可指出有民調發現過半數受訪者曾於一年內尋求過中醫服務,說明有市場,如再加上科學性,在安全、可靠性方面可給予市民更大信心。不同意則可指出中西結合科學技術,將會失去原有特色,甚至淪為「不中不西」。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鈺峰

延伸閱讀

1. 《中成藥搵生路 倡分5級註冊》,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5/24/YO1505240010.htm

2. 《振興中醫藥 中國將立法》,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5/12/11/CH1512110004.htm

3. 《中藥干預 可減少糖尿病發病率》,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5/12/27/OT1512270021.htm

相關新聞
傳統智慧:推動中醫藥兩方向:科學化 專業化 (2016-01-15) (圖)
概念圖:香港中醫藥發展 (2016-01-15) (圖)
海洋垃圾:大海孕育萬物 人類垃圾「回報」 (2016-01-12) (圖)
概念圖 (2016-01-12)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歐多國現性侵 矛頭指難民 (2016-01-11)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去年整體空氣轉好 三區惡化 (2016-01-11)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工展羽絨生意差 「跳樓價」衝刺 (2016-01-11)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京霾壞心情 出國遊受歡迎 (2016-01-11)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日洗飲水機 康文署:市民安心飲 (2016-01-11)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中四生校呔自縊 「去另一個世界」 (2016-01-11)
通識把脈:死背題型易致作答單一 (2016-01-11)
首影竟成遺照 欲救鳥先殺了? (2016-01-11) (圖)
概念圖:科研殺生 (2016-01-11) (圖)
來勢洶洶:韓星脫亞 韓味泛亞 (2016-01-08) (圖)
概念圖 (2016-01-08) (圖)
人口壓力:生育「得一想二」 改善人口結構 (2016-01-05) (圖)
概念圖 (2016-01-05)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厄爾尼諾來 歐美發燒 (2016-01-04)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敘伊基督徒無心過聖誕 (2016-01-04)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穗港澳生匯嶺南尋根 (2016-01-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