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城六區將是首都「四個中心」功能的主承載區,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圖為城六區之一的朝陽區。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凡 北京報道)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昨日在京開幕,北京「十三五」規劃同日面世。北京市市長王安順指出,今後5年,北京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十三五」規劃部署了八大任務,其中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居於首位。此外,規劃首次提出了建設功能清晰、分工合理的「新城體系」。
根據該規劃設定的戰略,北京未來5年要形成城市功能由中心城和新城共同支撐的格局。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台和石景山區(簡稱城六區),將是首都「四個中心」功能的主承載區,其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城六區以外的地區,將規劃建設市行政副中心(即通州區),山區新城(延慶、平谷區等)及平原地區新城(順義、大興區等)。
將成未來城市發展重點
規劃提出,要把新城作為未來城市發展的重點。山區新城與平原地區新城,具有不同定位:前者以提升城市服務功能為導向,因應2022年冬奧會、201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等契機,分別建國際體育休閒新區、現代園藝產業聚集區等;後者則以承載首都功能為導向,重點發展新興產業、高端製造及新機場臨空經濟區。
北京市政協港澳委員、香港規劃師學會原會長葉祖達對記者表示,北京「新城建設」理念已有數年,以往的新城建設,多是在中心區外發展人口、土地等增量。而目前國家層面要求嚴控增量,須具備特別條件,否則不鼓勵。此次規劃的亮點,在於明確分工差異化,形成有特殊定位的新城體系,從空間上支撐、提升首都功能。
推進城市內部功能重組
他說,山區新城明顯是為響應冬奧會等盛事,發展生態、體育、旅遊等。平原地區新城主要依託中關村在內地科技創新的領先優勢,集聚起科教、人才、產業、資本等資源。
北京市政協港澳委員、信和集團執行董事黃永光也表示,北京「大城市病」的深層次根源在於功能過多、過於集中,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分佈不平衡。預料「新城體系」意在推進城市內部功能重組,而英、美等國經驗,或可供北京借鑒參考。比如劍橋、牛津大學在倫敦數公里之外,以清華、北大在國際上的名聲,亦可在非中心區建起科教新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