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合力防青年輕生 譴責借事件抽水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日與中文大學校方交流學生輔導及健康教育工作,對近期有多名中大學生輕生表示難過及惋惜,強調學生自殺「一個都嫌多」。面對學生輕生悲劇頻發,學校、家長、老師、同學乃至社會各界,有必要通力合作,認真探討事件的深層次原因,透過反省和改善,給予青少年更適切的關懷和指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增強抵禦負面影響的抗逆力。任何人若再利用不幸事件「抽水」,只會暴露他們的冷血無恥,必遭大眾譴責和唾棄。

近期發生多宗學生輕生事件,其中年齡最小的輕生者竟只有11歲,令人痛心不已。青少年正值荳蔻年華,卻也青澀脆弱,外界十分關注如何幫助學生面對人生波浪,擺脫暫時困境,勇敢面對人生。青少年是社會的未來,如何幫助他們擺脫厭世負壓,既是學校、家庭的責任,也是社會不同團體、教育專家乃至傳媒的責任和義務,需要大家一起「會診」青少年輕生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找到對症下藥的有效措施。這是社會對青年人的關愛和呵護,亦是為香港社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毫無疑問,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和誘因很複雜,不能一概而論。但不可否認,當下香港充斥泛政治化的對抗情緒,對青少年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社會整日吵吵鬧鬧,某些勢力刻意將現實描繪成暗無天日、未來毫無希望,這種氛圍無形中加深了青少年對前途的迷茫和絕望。一些家庭中的不和諧,同伴相處中的不快,學業上的壓力,甚至是對自我表現的過份苛責,都會導致青少年產生偏激的放棄心理。遏止社會的負能量,淨化社會風氣,對防範更多青少年走向極端,絕對有百利而無一害。而如果有人借悲劇事件,將青少年輕生問題焦點轉移到政治上,硬把責任歸咎於施政不力,只會加深社會上的不滿情緒和負能量。這種「抽水」行為,只顧謀取政治私利,根本是泯滅良知的冷血行為。

年輕生命的隕落,是「一宗也嫌多」的悲劇,絕不應成為政治炒作「素材」。借教育局一個心理輔導指引中的輔導工具「不自殺契約」,攻擊政府「作秀」,偏離事實,借題發揮,對解決青少年輕生、紓緩孩子心結毫無助益。回歸理性,探討事件的成因和改善措施,才是真正幫助青少年,才是真正對青少年負責,對社會負責。全社會都應該抵制將青少年自殺事件政治化的行為,凝聚更多社會力量,花更多心思和時間在關心和照顧青少年發展身上,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而非製造和放大矛盾,增加青少年的煩惱和壓力。

相關新聞
姑息「港獨」謬論 反對派難辭其咎
合力防青年輕生 譴責借事件抽水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