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香港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土盟」涉偷泥 李卓人等被拘


放大圖片

■李卓人企圖進入泥頭山時被警員阻止,雙方一度衝突,警員其後以破壞社會安寧為由把李拘捕。 網上圖片

一度與警對峙 陳茂波:跨部門跟進倒泥蒐證需時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杜法祖)天水圍嘉湖山莊附近出現巨型「泥頭山」,政府正跨部門積極跟進之際,「土地正義聯盟」成員昨清晨到現場挖泥,聲稱準備帶往政府總部抗議政府執法不力,並一度與在場警員對峙。警方其後以涉嫌「盜竊」及「行為不檢」拘捕8人,包括到場聲援的工黨立法會議員李卓人。包括李在內的7人,帶署後「踢保」候查。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回應「泥頭山」事件稱,政府跨部門正嚴肅積極跟進,已聯絡相關業權人商討解決辦法,但蒐證需時。

警方證實,昨晨8時03分,接獲元朗天湖路一私人土地的48歲負責人報案,指有人進入該地偷取泥頭。警方到場調查後,以涉嫌「盜竊」、「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及「外出時沒有攜帶身份證明文件」拘捕7男1女(30歲至59歲),其中59歲姓李男子因涉「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被捕。

8人帶署 警強調執法一視同仁

8人帶署後,其中涉嫌「盜竊」被捕的5男1女,以及涉嫌「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被捕的李卓人拒保候查,警方保留檢控權利,又強調執法絕不會因涉案者的身份或背景而有所不同。事發後,有近30人到元朗警署外聲援,聲稱警方執法不公,要求立即釋放被捕者。

20名「土地正義聯盟」成員和義工,於昨晨7時許帶備鐵鏟、手推車等工具抵達「泥頭山」,挖泥頭裝入尼龍袋,計劃稍後帶往政府總部抗議,並在現場拉起「嚴懲倒泥、政府有責」、「倒泥可恥」的橫額抗議。

「土地正義聯盟」發言人朱凱迪指,嘉湖山莊的泥頭山已存在逾10年,但規劃署一直沒有按照《城巿規劃條例》執法,而該處也非個別例子,屬全港非法倒泥頭現象的冰山一角,批評規劃署的執法完全無力,政府漠視問題。

「泥頭山」負責人否認非法倒泥

大批警員接報早已在場戒備,當示威者以手推車運走泥頭時,即上前阻止及警告,若取走泥頭則屬盜竊,雙方一度僵持。李卓人其後到場聲援,企圖進入泥頭山時被多名警員阻止,雙方一度衝突,警員其後以破壞社會安寧為由,把李卓人抬上車然後鎖上手銬帶走,朱凱迪等人其後也被拘捕。

「泥頭山」土地姓李負責人昨日在現場否認非法傾倒泥頭,又反問在場傳媒,指兩個月如何傾倒如此大量泥頭,但他並無回應泥頭是何時開始傾倒。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出席公開活動時回應表示,規劃署、地政署及屋宇署等部門正積極嚴肅跟進中,但蒐證需時,現階段並無新資料公佈。陳稱跨部門會透過檢視事發場地不同時期的空中圖片和研究相關法例,並由環保署統籌督促進行,部門亦已聯絡相關業權人,商討解決辦法。

「土地正義聯盟」昨亦發表「以泥還泥」行動聲明,批評將泥頭傾倒田野的荒謬行為,令人難以忍受。又促請政府勒令地主停止違例發展,並要求土地還原至1993年《屏山發展審批地區圖》的狀況,又要求修訂《城市規劃條例》、《廢物處置條例》及增加執法人手,嚴懲涉及違例發展的地主,並強調若果政府繼續「龜縮」,行動將陸續有來。

相關新聞
港大學生會愛國議案「被消失」 (2016-03-21) (圖)
現會長辯稱「非重要議案」 (2016-03-21) (圖)
當年副會長葉建源「失憶」 (2016-03-21) (圖)
被問「決戰解放軍」 《學苑》前總編縮沙 (2016-03-21) (圖)
微觀點:「捍衛港大」須正視歷史 (2016-03-21) (圖)
「學民」收檔 網民促「回水」 (2016-03-21) (圖)
微觀點:太年輕抑或太自戀? (2016-03-21)
言論矛盾:口講「去政治化」 又與政黨合作 (2016-03-21)
網議政事:學聯3秘書長候選人退選 (2016-03-21)
網民對3人退選反應 (2016-03-21)
3人退選申請書面內容及交代退選原因 (2016-03-21) (圖)
粵港搗跨境南亞人蛇集團 (2016-03-21) (圖)
以身試法:港籍南亞裔蛇頭教路南下 (2016-03-21)
微觀點:退出《禁止酷刑公約》何時成事? (2016-03-21)
個案激增:網尋真愛遭騙錢 「白人」專呃高學歷女 (2016-03-21) (圖)
花言巧語:投資騙案涉款增逾兩倍達11億 (2016-03-21)
不同類型騙案統計數字 (2016-03-21)
「土盟」涉偷泥 李卓人等被拘 (2016-03-21) (圖)
煮食爐爆火球 村屋男燒傷腳 (2016-03-21) (圖)
抽濕機焚宅 近二百人疏散 (2016-03-2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香港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