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Papi醬」廣告招標會。 網上圖片
專業團隊運作 主打粉絲經濟
依託移動互聯網和自媒體,主動出擊,製造話題,參與互動,獲得收益,越來越多的「網紅」(網絡紅人)正通過營銷將粉絲價值迅速變現,開始受到投資界的青睞,成為內地迅速崛起的商業模式。「網紅」通常會成立自己的公司,或簽約公司,由專業團隊運作,主打粉絲經濟。■綜合新華網、澎湃新聞、《工人日報》、中新社及新浪網
在北京諾金酒店,匯源、視訊中國、微鯨等24家企業21日參加了內地「網紅」「Papi醬」的廣告競標。經過10輪競價,手舉002號牌的上海麗人麗妝有限公司最終以2,20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港幣2,643萬元)的價格拍下了「Papi醬」的單條視頻貼片廣告。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貴的一個單條視頻貼片廣告。」此次拍賣會的策劃人、「Papi醬」的投資人、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在現場難掩喜悅。「Papi醬」憑借在短視頻中略顯浮誇的演技和吐槽功力迅速圈粉,並在一個月前成功拿下1,200萬元(約合港幣1,434萬元)的風險投資,成為「2016年第一網紅」。
「90後」成消費主力
擁有百萬級粉絲數的大「網紅」通常會成立自己的公司,而一些十萬級別的小「網紅」則更傾向於同「孵化器」公司進行合作,互相產生收益。光大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網紅經濟」已開始受到投資界的青睞。一方面,市場規模極其可觀,遠超千億元以上;另一方面,目前的盈利模式可複製性強,成本較低,市場以內生性消費為主,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
30歲的徐子涵就是北京一家「網紅孵化器」公司的負責人。2015年11月成立後,她的公司先後簽約了十幾個具有旅行或健身達人、名校校花、時尚辣媽等個性標籤的「網紅」。簽約後,公司不僅負責他們的賬號運營,還幫他們承接廣告代言、品牌活動,甚至還會對接網絡電視、電影劇組的片約。不過,他們最重要的業務是幫助「網紅」打造自己的服裝品牌,賣給粉絲。公司成立至今,一直都處於盈利狀態。
徐子涵注意到,消費群體主要是「90後」,她旗下的「網紅」也基本都是「90後」。「『90後』正處在自我認知形成的階段,充滿好奇心。『網紅』展現出來的新奇生活方式,對他們來說有特別的吸引力。」徐子涵說,與明星藝人相比,「網紅」更加生活化,會呈現出喜怒哀樂的情緒,讓粉絲感同身受。
閒暇消遣無距離感
21歲的鄭州大學大三女生于瀟,每天下課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新浪微博,查看她關注的幾位美妝博主是否上傳了新的視頻。從高中開始,于瀟就在微博上關注了不少「網紅」。那時,她會跟朋友討論某個「網紅」戴過的髮卡、穿過的裙子,甚至還曾把她們的照片設為手機桌面,因為「聽說這樣可以越長越像」。
千里之外,在北京讀書的20歲女生任丹陽,關注了一位擁有370多萬微博粉絲的「芳療師」。今年春節期間,她花了599元購買了這位「網紅」的多個產品,包括據說能治療青春痘的「馬迷純露」。
在任丹陽和于瀟看來,「網紅」比較沒有距離感,閒暇時刷刷微博,欣賞一下她們發的美照,看看搞笑視頻或美妝介紹,不失為一種消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