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粵港專家選14香港文化名片


放大圖片

■左起:陳實、陳偉明、朴俊安、李明華、盛一平、劉智鵬、李遠榮出席論壇。曾慶威 攝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合辦論壇 紫荊花李小龍等上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文華)香港茶餐廳、長洲太平清醮、寶蓮禪寺、天壇大佛及維多利亞港等,全部都具有香港獨特的文化元素。為方便海內外遊客更好地認識香港,本地市民更好地「欣賞香港」,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及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昨日合辦「粵港社科專家話香港文化名片」專題論壇,評選出包括上述文化元素在內的14張香港文化名片,與到場的60多位兩地專家、學者探討交流。

14張香港文化名片包括:紫荊花、李小龍、美食天堂、長洲太平清醮、黃大仙祠、香港中西多元文化、香港中環、購物天堂、香港茶餐廳、香港招牌文化、維多利亞港、太平山、寶蓮禪寺、天壇大佛以及沙田車公廟。

盛一平:冀發掘港文化名片新內涵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盛一平指出,百多年來,香港一直是聯結東西方文化的重要紐帶,又經歷多重歷史變遷,可以說「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不一樣的香港」。回歸祖國後,新舊風俗、中外文化在港並行不悖,又展現出香港中西薈萃、兼收並蓄的文化特點。「風吹紫荊樹,色與春庭暮」,盛一平希望透過論壇為粵港社科界專家提供交流、思辨、溝通的平台,發掘香港文化名片新內涵。

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王曉表示,香港不僅經濟發達、環境優美、治安好,而且文化底蘊深厚,是知名度與美譽度都極高的大都會。她指出,遴選出的14個香港文化名片均被廣大市民認可,經得起時間考驗,是對香港歷史文化元素的整合,極具香港特色,彰顯香港風格。

李明華:影演商財亦值得深究

廣東省文化學會會長李明華在隨後的討論環節上表示,香港文化是中原嶺南文化與西方英倫文化的融合,以中西交融、中西合璧的多元文化為特色,「除上述14張文化名片外,還有影視文化、演藝文化、商業文化及財經文化等,值得大家進一步探討。」

盛一平在討論環節補充指出,自己作為新聞人,看到香港回歸19年來,在各種因素包括「佔中」、「港獨」等干擾下,使得「東方之珠」蒙塵,「讓香港這個原本的國際經濟大都會,被小部分人變為街頭政治、政黨政治的政治角力場。這非常令人惋惜。」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實、嶺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劉智鵬,香港作家聯會秘書長李遠榮、暨南大學文學院歷史學教授陳偉明、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中心主任朴俊安等人先後於討論環節上發言。

相關新聞
觀賞川熊貓 港人永免費 (圖)
港市民盼遊天府看國寶 (圖)
獎學金「帶」才 促共贏「路」通 (圖)
近4成酒店餐飲僱員憂前景 (圖)
反腐風暴蕩滌官場 (圖)
專家:從「不敢腐」邁向「不能腐」
港鐵換「新訊號」 預告影響服務 (圖)
張德江晚宴前將會見行立議員 (圖)
打「港獨」旗號參選或負刑責 (圖)
「魔童」擬選立會 反「獨」撐「自決」 (圖)
羅鈞滿醉駕超標三倍可判監 (圖)
心臟猝死有氣促胸悶徵兆 (圖)
拉布挨批襲王國興 長毛動粗工聯譴責 (圖)
粵港專家選14香港文化名片 (圖)
中外民間智庫獻策海絲建設 (圖)
「涉嫖」男或將驗屍查死因 (圖)
國台辦:不能只摘果不拜樹頭 (圖)
「縮軍成歷史」 德冷戰後首增兵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