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香港各界都應珍惜和鞏固張德江視察香港成果

2016-05-26

屠海鳴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 上海市政協常委

張德江委員長來港視察,取得了豐碩成果。既溝通交流,又打氣鼓勁,還立牌指路。香港各界都應珍惜張德江視察香港的成果,特區政府應加快經濟民生發展建設,愛國社團應進一步扎根基層加強團結,反對派應重回理性軌道化解對立,廣大市民應呵護真正本土促進和諧,各方攜手,為香港謀出路,為港人謀福祉。

在香港發展的關鍵時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來港視察,以「看、聽、講」的姿態,與香港各界進行了廣泛溝通。他對香港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作了深入分析,條分縷析,入情入理;對香港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登高望遠,思路開闊;對中央的底線原則再次重申,堅守「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堅定不移;對香港各界凝聚共識、團結奮鬥提出了希望,心胸坦誠,語重心長。委員長在港前後三天,出席18場活動,所到之處,贏得了香港各界的普遍好評。可以說,內容豐富,成果豐碩。

在經歷了兩年多的政治爭拗之後,在經濟滑落態勢越來越明顯、競爭力日漸衰落的情況下,香港究竟往何處去?香港社會各界都應珍惜和鞏固張德江視察香港的成果,以平和理性的心態,回望來路,放眼未來,釐清思路,為香港謀出路,為港人謀福祉。

特區政府應加快經濟民生發展建設

委員長多次表示,中央對行政長官梁振英和特區政府的工作是滿意的。他說,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以來,秉持「適度有為」的理念,在土地、房屋、安老、扶貧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舉措,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對於特區政府來說,中央的正面評價具有打氣鼓勁的作用。眾所周知,本屆政府施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阻力。從外部看,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持續低迷,波及香港,經濟發展步履艱難;從內部看,香港的政治生態惡化,維護和諧的難度越來越大;從歷史的角度看,香港社會長期積聚的矛盾集中爆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壓力很大。儘管梁振英和特區政府官員殫精竭慮,但許多項目在立法會被「拉死」,基本上都「胎死腹中」。

委員長反覆講,發展是硬道理。無論前面有多麼大的阻力,特區政府都應堅定發展的信心,特別是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盡快突破。中央支持香港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四個方面的作用,「四個作用」依托香港的獨特優勢,聚焦「國家所需,香港所長」,體現了中央對國情與港情的精準把握。如果能在這四個方面有所作為,一定能打造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未來20年經濟持續增長則無憂。經濟發展可以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更多創業機會、更多改善市民福利的資源,香港面臨的諸多矛盾問題可以有效化解。因此,為香港長遠計,加快經濟民生發展建設,是不二選擇!

愛國社團應進一步扎根基層加強團結

委員長此次視察香港,是一次與香港各界心與心的交流,言辭懇切,寓意深長。他說,勿忘「一國兩制」初心,化解分歧要有耐心,看待前景要有信心。「三心論」充滿了對香港市民的關愛,在港人心中激起陣陣漣漪。他說,「港獨」是禍是福,港人「心中有數」。「禍福論」充滿了對「一國兩制」可能走樣、變形的擔憂,在香港市民中激起了共鳴。他說,香港「安身立命」靠經濟、搞亂香港大家一齊「埋單」。「埋單論」更是把話說到港人心裡,讓人警醒。

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化解香港社會矛盾和問題,各社團組織有重要責任。以往,香港的愛國社團做了許多好事,現在應進一步扎根基層、加強團結。香港的底層民眾有怨氣。怨從何來?如何化解?各社團可以聚焦基層,收集民意,以「做好事,化民怨」為出發點,向特區政府提出建設性意見,共商改善民生的辦法。香港一些市民對基本法理解不深、不準、不透,各社團可以廣泛與民眾溝通,重溫基本法,確立基本法在市民心中的神聖地位,重塑香港的法治精神。香港市民渴望得到更好的公共服務,各社團可以在服務基層、服務社區方面做許多有益的事情,以服務換信任,而不是以空洞的口號拉選票,提升社團的影響力,促進社會和諧。

反對派應重回理性軌道化解對立

委員長此次視察香港,會見了4名反對派立法會議員,認真聽取了他們的意見。此舉說明,中央領導人願意多聽取香港社會的不同意見,真心希望打開香港政治對立的「死結」。而這僅僅是開始,相信今後反對派與中央直接溝通的機會更多。

委員長已經伸出了橄欖枝,反對派應該反思以往的作為,重新謀劃未來的出路。兩年多來的政治爭拗,令香港的政治生態日益惡化,社會情緒越來越對立,「港獨」勢力浮出水面,暴力事件接連不斷。發生這一切,反對派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首先,一些反對派議員參與策劃「佔中」,鼓動學生搞「街頭政治」,給香港經濟民生以重創,「佔中」後出現的激進組織又接連搞事,一些人甚至走向「港獨」,反對派成為香港亂局的始作俑者。其次,反對派議員否決普選方案,使500萬選民「一人一票選特首」的夢想破滅,讓香港民主從「向前一步」變成了「原地踏步」,反對派成為民主政制發展的「麻煩製造者」。再次,反對派議員在立法會上一次又一次上演「拉布」、「流會」的「好戲」,令立法會無法正常運作,許多項目因此擱淺,反對派成為阻礙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攔路虎」。

無論反對派議員的出發點如何,事實說明,反對派的所作所為,沒有帶來好處,而是帶來更多壞處。割裂香港社會,阻滯民生改善,錯失發展機遇。不僅如此,反對派的錯誤選擇,也使其傳統「票倉」正在流失,支持者越來越少。 痛定思痛,現在是反對派理性回歸的時候了,在「一國兩制」的框架內、理性地行使權力,才是反對派的正確選擇。

廣大市民應呵護真正本土促進和諧

委員長在視察中曾動情地講到:「鄉土情懷人皆有之」。但香港確實有極少數人借「本土」之名行「分離」之實,排斥「一國」,對抗中央,甚至公然打出「港獨」的旗號,從事「港獨」的活動,這超出了「本土」的問題,是一個「禍港」的問題,是違法的問題。 「本土」無錯,錯在「港獨」。平心而論,回歸以來,中央並沒有打壓本土,而是一直呵護本土、尊重本土,「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對本土的最好照顧。

眼下,「本土」之名已經被「港獨」玷污。真正的「本土」是理性平和、辯證統一的。既注重保護香港特色,又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既重視眼前所得,又重視長遠利益;既關注「小我」,又關注「大我」。某些激進組織主張「中港隔離」、排斥內地遊客,將中央幫扶香港的政策也解讀為「中共統戰」、「全面赤化」,這些言行表現出極端、自私、狹隘的特徵,絕非「本土」意識。廣大市民應該明辨是非,呵護「真本土」,認清「假本土」,要明白「香港不能亂」的道理,香港一旦動亂,必然造成經濟衰退、社會分裂、民生凋敝,結果只能由香港700多萬市民埋單。和諧是福,動亂是禍。市民要眼睛明亮、心中有數。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