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銀公:人幣國際化難免有起伏

2016-06-17
■凌嘉敏■凌嘉敏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歐陽偉昉) 香港銀行公會署理主席代表凌嘉敏昨在論壇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資本市場複雜,處理開放的難度高,國際化過程中有起伏無可厚非。雖然近期香港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減少,人民幣國際交易額的排名下跌,但她不同意中國放棄了人民幣國際化的說法。她以開車作比喻,現在正是路上見到「石仔」需要減慢,過後就會重新加速。

港接軌國際可發揮橋樑作用

凌嘉敏認為,近期內地實施的開放政策,對業界帶來很大的機遇。例如有六間外資銀行獲准直接參與內地在岸人民幣交易,有利銀行發展人民幣衍生產品,減少在岸和離岸差價,而市場增加參與者,對整個市場發展也有好處。

此外,上月中國全面開放境外金融機構參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只需報備而無需審批,寬鬆和便利超出了銀行業界預期。她指中國債券市場是世界第3大,規模達48萬億元人民幣,但外資只擁有1.2%市場份額,遠低於其他發達市場。預計在人民幣加入SDR後,更多外資會進入中國債券市場,而香港與國際市場接軌,可以引進債券投資者和發行人,發揮內地和外資的橋樑作用。

貿發局:一帶一路顯人幣優勢

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昨出席論壇時指出,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其貨幣相對人民幣而言較弱勢,這對人民幣的發展有優勢。另外,他認為,人民幣目前大部分限於一些短期的資金流動,預計「一帶一路」涉及長期大型的基建投資,將可促進人民幣離岸的長期資本市場發展。

前海可作內地與港資金通道

出席同一活動的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表示,香港進行跨境人民幣業務,需要一個境內的在岸點,前海離香港距離近,亦有金融創新作為支援,可以作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資金通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