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之星」赴京認識國情 休戚與共實現「中國夢」
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及「未來之星同學會」主辦、中國傳媒大學承辦的「2016未來之星香港傳媒專業大學生國情課程班互聯網+主題團」於6月12日至19日在北京展開為期8天的交流活動,近60名來自各所香港大專院校的學生領略到內地社會發展及傳統文化,更全面地認識國情。17日,結業典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
中國傳媒大學和北京大學多位知名教授專門為港生授課,內容包括互聯網與國家安全、香港基本法與「一國兩制」、互聯網時代青年人的使命感、互聯網創新等。學員還訪問了外交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騰訊網、今日頭條等機構,並參觀首都博物館、故宮、長城、西城區茶文化街、798藝術區等,又赴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
向巴平措頒結業證書
在結業典禮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向巴平措等嘉賓為來自港大、中大、城大、理大、浸大、仁大、教大、珠海學院、公大、嶺大、恒生管理學院等十餘所高校的傳媒及相關專業的「未來之星」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未來之星同學會主席團主席、互聯網+主題交流團榮譽團長姜在忠,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袁軍,河南恒越實業董事長、未來之星同學會榮譽主席李德建等嘉賓也在儀式上致辭。
盼港青樹立主人翁意識
向巴平措指出,希望香港青年牢固樹立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同發展、共繁榮的主人翁意識,深刻領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感悟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奮發圖強的光榮歷史,更多認識新中國走過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多了解「一國兩制」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牢牢地把握香港和祖國唇齒相依、休戚與共的命運前程,成長為具有民族自豪感、國家歸屬感和社會責任感的一代新人。
姜在忠表示,是次「互聯網+」主題交流活動,緊扣國家提出的互聯網發展戰略,響應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通過一系列參觀和交流,讓香港學生加深對中國國情的認知,可增強他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未來參與國家及香港建設的使命感。
「聚是一團火 散是滿天星」
姜在忠介紹指,以「未來之星同學會」為紐帶,11年間已經聚集了近三千顆「小星星」共同發光。未來之星「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他相信同學渴望融入國家建設的熱情、激情與創造力,可為國家和香港的未來作出貢獻。其後姜在忠代表大會向向巴平措贈送了水晶座,學員代表亦向向巴平措贈送「未來之星」團服致謝。
李德建指,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未來有無限種可能,只有多體驗、多感受,同學才不會錯過機遇。今年「未來之星」傳媒班引入「互聯網+」主題,正好讓同學更加體驗和感受祖國的政治經濟生態,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好裝備自己。
袁軍則向一眾同學表示熱烈祝賀,相信這會是一次精彩和難忘的回憶,也希望這次的收穫會對同學未來的發展有所助益,同時盼望同學在有遠大理想和抱負之餘,亦要腳踏實地認真學習,用行動證明自己是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一代媒體人。
中央統戰部三局局長助理馮紅雲,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北京辦事處副主任蘇翠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未來之星同學會執行主席姜亞兵,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秦昌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處長謝應君等出席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