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尹妮)5月份勞動節3天連假令內地旅客外遊意慾強勁,香港零售業均期望生意有所增加,但特區政府昨日公佈的5月份零售數據卻顯示,357億元總銷貨值按年下跌8.4%,連續15個月下跌,跌幅更較4月擴大0.9個百分點,令業界大跌眼鏡。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指,跌幅反映旅客及本地消費模式轉變,減價促銷的提振作用再不復見,預料今年下半年跌勢持續,要待2018年才能見底。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指出,初步分析6月份的訪港旅客數字跌幅略為收窄,再加上各方刺激消費的活動,料零售業未來能正面發展。
今年5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57億元,按年下跌8.4%;扣除期間價格變動後,5月份零售業總銷貨數量亦按年下跌9%。今年首5個月合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下跌10.8%;總銷貨量亦按年下跌10.2%。
數據顯示,雜項耐用消費品錄得最大的34.6%按年跌幅,其次是電器及攝影器材;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分別按年下跌25.2%及18.7%。不過,超級市場貨品則上升1.5%,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亦按年升3.1%。
旅業弱消費慎 業界前景未明
特區政府發言人指出,5月份零售業銷售仍然疲弱,多個零售商類別的銷售繼續錄得按年跌幅,部分原因是訪港旅遊業放緩的拖累,而經濟大環境欠佳致市民消費意慾較為審慎亦是原因之一。
發言人續說,短期內業界前景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要視乎訪港旅遊業表現及外圍環境不利因素等影響,繼續密切留意零售業銷售表現及其對整體經濟和就業市場的影響。
旅客跌幅收窄 政府多招挽頹勢
蘇錦樑昨日出席一個場合時表示,全球經濟不明朗因素致消費者的消費意慾較為審慎,期望能藉購物節刺激消費。他續說,看到6月份首15日整體訪港旅客數字跌幅收窄,只有1.5%的跌幅,當中內地旅客跌幅收窄至2.8%,而非內地旅客錄得2.7%的升幅,預料勢頭持續再加上本港推出各種刺激消費的活動,能使零售業可以更正常及正面地發展。
被問到英國「脫歐」對香港的經濟影響,蘇錦樑指事件或會影響長途旅客、非內地旅客旅遊或消費意慾。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指出,事件對香港經濟影響暫時未浮現,但強調香港是外向型經濟,絕不能掉以輕心,當局會密切關注此對旅遊業及零售業的影響。
零售業銷售數據下跌或會令就業市場掀起暗湧,張建宗表示,隨着訪港旅客減少,加上本地消費動力開始放緩,對零售業有一定影響,當局會密切留意業內的失業情況。
他補充,零售業的失業率較其他行業偏高,當局會繼續留意情況,但其他行業如安老服務、建造業、機場方面等亦需要人手,鼓勵有意轉行的人士可作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