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大地 > 正文

閩「番仔樓」見證華僑奮鬥史

2016-07-11
■「楊家大樓」是最有代表性的「番仔樓」。中通社■「楊家大樓」是最有代表性的「番仔樓」。中通社

福建是著名僑鄉,有許多華僑返鄉興建的「番仔樓」(閩南一帶對洋樓的稱呼)。據不完全統計,整個福建泉州地區的「番仔樓」古大厝有數千座之多。這些建築不僅展示閩南傳統民居的精華,以及中西合璧的特色,還見證了華僑漂洋過海的奮鬥史。 ■中通社

坐落在石獅市永寧鎮官聘村的「楊家大樓」是最有代表性的「番仔樓」,由楊邦梭兄弟上世紀20年代建造。

「楊家大樓」的建築風格中西結合,佈局實為地地道道的閩南古大厝,是標準的「七間張、十櫸頭式兩落大厝」款樣。現在大樓的各種浮雕大體依舊完好,兩層半高的「六也亭」主樓,建築別致,遠近聞名。當地人把這座宅院稱為「九十九間」,但實際房間達170多間。

屋主南洋打拚

民國初期,閩粵大批遊子背井離鄉「下南洋」。「楊家大樓」的建造者楊邦梭兄弟於1910年前後到菲律賓謀生。起初,他們從碼頭裝卸工做起,後來經營煙草、捲煙業等生意,成為菲律賓當時的「十大富豪家族」之一。

數十年的發展歷程,楊氏家族也遭遇不少挫折。二戰期間,日軍侵佔菲律賓,楊家煙廠被強佔,後又遭炸毀。日本投降後,楊氏兄弟發奮努力,重新恢復了元氣。

楊氏兄弟在事業有成後衣錦榮歸,在家鄉興建「楊家大樓」,捐助教育事業。儘管經歷80多年歲月的磨損,「楊家大樓」仍被譽為泉州地區規模最大的華僑民居之一。

專家稱可申遺

以「楊家大樓」為代表的福建「番仔樓」,背後就是一個個出外打拚的故事。不但具有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還是海外華僑的根。有專家認為,如果能夠通過政府和民間的共同努力,把保護「番仔樓」作為一個項目,可申請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讓後代更好保留這筆財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