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工商資訊 > 正文

香港脊髓損傷基金會慈善籌款晚會9月隆重舉行

2016-08-23

點燃希望 展現新生

為深入研究脊髓損傷的有效治療方法,並將脊髓損傷治療的科研成果推向臨床治療,香港脊髓損傷基金會(簡稱:基金會)聯同中國脊髓損傷研究協作組於近日舉辦脊髓專家分享會,剖析內地和香港近年的脊髓損傷治療科研歷程,並為9月11日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辦的香港脊髓損傷基金會慈善籌款晚會做準備。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譚廣亨教授,中科院院士、香港大學何馮月燕基金(神經科學)、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院系神經外科主任潘偉生教授以及基金會籌款委員會委員主席潘黃美玲、董事林李婉冰出席。

勇闖風雨 終遇彩虹

潘黃美玲表示,由於家人曾長年受脊髓損傷的困擾,她深知脊髓損傷患者的哀傷與無奈。他們渴望現代科研成果能幫助他們恢復健康,但又因無法找到合適的治療,只好另尋針灸、按摩、催眠等偏方,卻未見成效,所以最終心灰意冷。潘黃美玲能深刻體會脊髓損傷患者的無力感,所以想通過創辦基金會,聯合中國脊髓捐傷研究協作組以及世界各地的脊髓損傷康復專家,去幫助更多的脊髓損傷患者重拾勇氣,點燃信心。

潘黃美玲指,基金會是香港認可的慈善機構,與中國脊髓損傷研究協作組一脈相承,所籌經費將全數支持脊髓損傷修復的研究工作。目前香港醫學界對香港脊髓損傷基金會聯合中國脊髓捐傷研究協作組的研究成果抱有正面與樂觀的看法,這一研究同時得到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大力支持。

談及兒子受傷後的日子,堅強的潘黃美玲一度落淚。她表示,傷後兒子也曾消極避世,但他很快調整自己,積極面對命運,保持堅強、陽光、永不放棄的心態,逐漸從受傷的悲痛中走出來。潘黃美玲希望通過分享兒子的經歷,鼓勵更多失去信心的患者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難關,勇於同命運作鬥爭。同時,她認為,香港是個對殘障人士非常友好的城市,希望未來有更多志同道合之人支持脊髓治療研究事業,從精神和財力方面幫助更多受脊髓損傷困擾的人。

尋找脊髓損傷治療之路 永不停息造福人類

分享會上譚廣亨教授表示,基金年是香港第一家有關脊髓的基金會,具有非凡的意義。早在21世紀初,人類就開始研究脊髓損傷的治療方法,但將治療科研方案從實驗室轉移到醫院,需要外界組織的幫助,因此基金會正是不二選擇。他說:「目前每一步的發展都很艱難,但每前進一小步,都是科研上的一個質的飛躍。我希望與基金會合作,更快地將實驗上的最新脊髓康復治療方法提供給患者,令他們看到希望。所以,我希望社會各界人士能於9月11日支持基金會慈善晚宴,讓更多人看到人類未來對抗脊髓損傷康復的曙光。」

蘇國輝教授則感慨道:「看着潘黃美玲從家庭婦女,轉變成如今的基金會主席,我甚是感動及佩服。潘黃美玲發揮自己的智慧,將一群脊髓方面的專家聚集起來,研究起一個造福人類的偉大科研項目。」蘇國輝教授同時表示,除了做科研,基金會聯同中國脊髓損傷研究協作組還不定時舉辦各類講座、論壇活動,增加患者對病情的認識,為患者提供必要的幫助和諮詢。

香港脊髓損傷基金會聯同中國脊髓捐傷研究協作組將於9月11日,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辦香港脊髓損傷基金會慈善籌款晚會,屆時歡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大駕光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