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歐陽偉昉) 中芯國際(0981)日前公佈中期業績,淨利增長比去年同期升20.3%至1.591億美元,收入升25.4%至13.245億美元,經營利潤升71%至1.816億美元,均創出歷史新高。執行副總裁兼公司秘書龔志偉昨天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預期今年公司盈利會超過去年的2.5億美元,並看好未來中國集成電路(IC)市場發展。
龔志偉指出,現時中國是最大的電子消費品市場,同時也是最大電子生產服務基地,所以中國順其自然就出現大型IC產業,現時已有足夠人才和設計方面支持,由後端組裝工序進一步發展先進的IC產業。他指上世紀90年代電腦生產的產業鏈都在台灣,但在手機年代產業鏈已經移入中國,未來5年都是循這個方向發展,對公司而言是契機。
新工廠產能利用率冀達100%
除中國IC市場以外,中芯於6月公佈收購意大利IC圓晶代工廠LFoundry 70%的股權,在以往消費及通訊市場外,開拓汽車及工業用晶片的業務。龔志偉指汽車電子市場將會是高增長市場,汽車使用越來越多電子部件,例如智能電話接入汽車所需部件、無人駕駛技術所需的感應器等。此外,在工業3.0時代,工廠自動化需要大量感應器和鏡頭幫助工廠延長生產時間。目前新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只是60%,他希望在8月合併後的18個月內提升到達100%的目標。若利用率達100%,新工廠所帶來的收入會由每年2億美元提升至超過2.5億美元。
研發技術方面,龔志偉指中芯投入不少資源在知識產權(IP),為客戶提供部分產品設計,有助保留客戶。現時很多內地客戶未有能力設計產品所有部分,需要代工廠協助。中芯提供一些設計模組,客戶提供產品核心部分便可以生產。這樣對客戶而言可以節省時間;而對中芯而言,客戶如轉換代工公司需要重新設計和認證,令客戶更依賴中芯服務。
集中核心業務 無意拓上下游
中芯在2011年投入研究與開發費用1.14億美元,至2015年已投入2.72億美元,佔公司收入比例12%;而使用中芯IP生產的晶圓出貨佔總體出貨由2011年的53%升至2015年的78%。不過龔志偉表示目前會集中在核心業務,無意向上下游行業擴張。
下半年產品價格將保持平穩
有消息指,聯電及力晶未來都會在大陸設廠,加入12吋晶圓市場,龔志偉認為其他晶圓代工廠「就算不去大陸都會去其他地方」,因此不擔心會構成競爭。又表示,旗下產品以服務等因素取勝,料不會加入減價戰搶市場,下半年產品價格將保持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