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重慶機電完成營業收入47.9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2%;利潤總額2.43億元,同比增長3.03%。」近日,重慶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重慶機電,02722.HK)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陳萍對記者說出一串令人振奮的數字。在宏觀經濟持續下滑、實體經濟整體疲弱的大環境下,重慶機電通過外抓市場、內強管理,圍繞升級轉型、改革發展和創新驅動三大主題,逆勢保持穩健的增長速度,成為重慶裝備製造業中的一抹亮色。
技術創新 提升核心競爭力
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國際金融危機陰霾尚未散盡的今天,着力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重慶機電所屬水泵公司可謂技術創新的典範,憑借持續創新的驅動,水泵公司實現了連續63年盈利的驕人業績。
水泵公司負責人介紹,在軋鋼的過程中,鋼板的表面會迅速形成又硬又脆的氧化層,俗稱「鱗」。如果不除鱗,就會影響鋼材質量。整個除鱗系統,從設計到交付使用,國內只有水泵公司一家能做,2016年除鱗泵產品的中標率達到100%。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水泵公司就從單一的泵生產廠,變身為擁有整體工藝設計、製作、裝配、安裝、調試的系統集成商。在水泵公司每年的銷售收入中,有50%以上是當期接到訂單、開發設計、生產、交付客戶並獲取利潤的。
面臨核電、海洋石油、長輸管道、煤化工等新興領域關鍵泵設備國產化的發展戰略,水泵公司立足於從抓基礎技術研究入手,掌握了以百餘項專利技術為支撐的具有企業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通過5年艱辛研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核電站最複雜、核安全最重要的核2級上充泵研製成功並通過國家級鑒定,該泵成功研製被視作國家核電泵類產品國產化標誌性事件。
氣壓公司自行研發製造的火箭發射場地地面供氣系統,確保「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其高壓填料、導向活塞結構等多項專利技術填補國內空白,一舉打破長期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獲得中國航天專家組一致認可。
創新已成為重慶機電近年來最重要的強企舉措,公司帶着全球化視野和開放式思維,開始整合利用國際國內優勢資源。在國外,重慶機電借助英國PTG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歐洲知名院校聯手打造歐洲創新中心;在國內,與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高校進行了深入的產學研合作;在企業內部,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建立了國家級、市級創新工作室等,打造自身研發平台,成功構築起重慶機電全球24小時創新研發體系。
升級轉型 發力環保領域
今年上半年,汽車零部件板塊、電力設備(扣除貿易收入同比增長1%)和數控機床板塊市場需求下降,致使重慶機電在該板塊銷售收入下降,但通用機械板塊銷售收入卻保持近20%的增長。記者採訪獲悉,該板塊的快速增長得益於重慶機電進軍風力發電領域,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5年間,重慶機電下屬重通集團在發展風電葉片產業方面,銷售收入從2010年2,878萬元猛增至2015年11.8億元,增長了近40餘倍。
早在2011年初,面臨傳統機械製造業發展瓶頸的重通集團,決定依託自身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全力進軍風電葉片產業。作為國內2.0MW機組葉片開發最早、長度最長的新產品,該款葉片具有發電效率高、主機載荷小的優勢,一上市即獲得廣泛好評,重通集團也就此一舉奠定了國內同級別葉片的產業領先地位。目前,該集團已成為國內2MW-2.5MW機組風輪葉片種類最齊全的生產製造商,並成為國內風輪葉片主流配套企業。同時,重通集團江蘇如東海上風電葉片生產基地一期項目已順利完工,面對供不應求的市場需求,二期項目也已開工,屆時,重通集團將成為國內頂尖的陸上海上風電葉片製造商。不僅如此,重通集團正在積極研發對廢舊風電葉片的回收利用,實現環保與效益兼得。
重慶機電下屬水輪機公司,堅定推進商業模式轉型,一改之前僅生產水力發電設備的經營模式,逐步向機電總包、工程總包方向發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EPC模式,現已成功獲得老撾訂單。目前,水輪機公司已啟動環保搬遷工作,未來新基地將為水輪機公司提供必要的硬件條件,配合其實現商業模式的成功轉型。
一企一策 推進結構調整
重慶機電下轄19家全資、控股及參股企業,企業間協同性、關聯性不強,部分企業缺乏核心產品及市場競爭力。為此,重慶機電實施「一企一策」量身定做重點措施,有針對性地指導企業開展了生產經營、市場拓展、創新升級等工作。根據下屬企業的經營規模、基礎管理水平及發展潛力等要素,將各所屬企業分為鞏固發展、提質提效及改進提升3大類,並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幫扶策略。例如,有的企業需要增強其「造血」功能,有的企業需要「輸血」以增強發展後勁,還有的企業必須控制規模、實現「突圍」。重慶機電根據企業自身的特殊情況,指導企業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僅解決了企業的當務之急,還明確了各有特色的發展道路。
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在經歷了連續十年的快速增長後,步入了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重慶機電下屬重慶機床集團也面臨着經濟運行壓力加大、供需矛盾越加突出、國際競爭更加白熱化、結構調整加速升級的嚴峻挑戰,重慶機電與機床集團簽訂三年目標責任書,明確將實施「一精三新」戰略,即:做精做強齒輪機床,全力推動智能製造、採棉機及服務、精密螺桿三大新興領域的發展。今年上半年,機床集團與德國KAPP及浙江雙環合資組建智能製造公司,三方股東將共同打造國內一流的高端智能製造產業基地和世界一流的高端智能裝備製造企業,建設全球智能集成製造體系。另外,機床集團對采棉機進行了技術升級及改造,改進型設備將於三季度接受市場檢驗。
重慶機電下屬鴿牌電線電纜公司,近年來搶佔了重慶家裝電線市場90%以上份額,產銷量居全國第二位,成為「精品電線電纜」的代名詞。面對經濟新常態,鴿牌公司着力開拓市場,在重慶、四川、貴州及西南等地設立了電線一級經銷點數十個,近郊新開發120余家分銷商,並在知名電商平台銷售,構成了鴿牌公司龐大的經銷網絡。
重慶機電下屬江機公司,今年上半年與國內另一家分離機械龍頭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所有制轉換,轉變職工思維觀念,變革企業營銷、研發、用工、分配等一系列經營機制,提升企業活力,同時,江機公司也按期完成了環保搬遷,為今後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強化管理 資金實現「三集中」
重慶機電以「做精存量、做強增量、持續創新」為抓手,實施以發展戰略為導向,以優化公司治理為基礎,以業務管控為核心,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強化監督為保障的管控體系,完善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並延伸至子公司,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實現經營業績更優、管理效率更高、風險防控更嚴,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重慶機電打造了以本部為主導的人力資源、財務、資本營運、經濟運行、物資集中採購和內部控制六大管控平台,充分體現集團的規模、質量、效益等優勢和協同效應。在銷售方面,堅持「訂單為王」、「業績為王」,推行管理層責任包幹的銷售策略;優化營銷策略,加強銷售渠道和客戶關係管理;在市場拓展方面,除了鞏固現有國內市場外,利用好國家「一帶一路」政策,實施走出去戰略,繼續推動歐洲、南亞、東南亞等市場的開拓,初步建立完成多個國際市場營銷網絡;在資金管控方面,實施「三集中」管理模式,今年上半年,重慶機電與六家銀行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實施信貸和結算集中。調整公司貸款結構,企業新增貸款利率執行基準下浮10%;協助財務公司實施集中結算,減免了結算費;通過事前控制和事後監督銀行賬戶,加大了資金歸集力度,提高了資金運行效率。
2016年6月28日,公司順利完成董事會、監事會、經營層換屆工作,第四屆董事會、監事會及經營班子正式組建。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在重慶機電2015-2020六年產業發展規劃實施關鍵時期,重慶機電將繼續保持高昂鬥志,圍繞升級轉型、改革發展和創新驅動三大主題,凝心聚氣,堅定不移地深化供給側改革、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升質量效益、嚴控風險,逐步向高端智能製造、清潔能源及環保領域拓展,推動公司整體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