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節,大家碰面或是在臉書上,都會祝福親友「人月兩團圓」。所指的當然不是李白在《月下獨酌》中所引:「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那種人和月的互動,那種孤獨淒清的情懷。「月」只不過是個媒介,在中秋夜促成人間親友的團圓共聚。
疊韻字音調協調
中國文字,本來就是表意文字,團圓兩字,本就同屬「圍」部,從讀音來說,無論是普通話或廣州話,均屬疊韻字,讀來音調諧協鏗鏘,感覺就已經很圓滿了。
在字義上,團圓指親屬團聚。唐.杜甫《又示兩兒》詩:「團圓思弟妹,行坐白頭吟。」清.洪昇《長生殿.補恨》:「團圓等待中秋節,管教你情償意愜。」《紅樓夢》第五十四回:「蓉兒!和你媳婦坐在一處,倒也團圓了。」
成年人一年到晚在外跑江湖,不論是從軍、做官、經商,或是因戰事阻隔,未能常在家人身邊,對團圓的渴求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一有機會,當然要回鄉省親,並帶備手信。中秋月餅種類繁多,廣式月餅多以蛋黃蓮蓉為主,蛋黃愈多愈矜貴,潮式月餅以酥皮聞名,而蘇式月餅則鹹甜兼備......大江南北,各適其適,總有一款合你的脾胃。圓圓的月餅,完全讓人感受到團圓的滋味。
其實,要象徵團圓的事物又何止月餅,君不見數年前大陸送贈台灣的一對熊貓,也取名團團圓圓嗎?其取名背後的心意,也就不言而喻了。如果大家有機會到訪台北的動物園,不妨探望一下牠們。
未能團聚 借月解憂
可惜,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失意之時,又如何排遣這種失意的情懷呢?這方面,蘇學士的豁達實無與倫比,水調歌頭記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不能與弟弟團聚之時,他不也借月亮來解憂嗎?可見「人月兩團圓」一句足堪玩味。■陳慰敏女士 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講師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