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針對此次中俄聯合軍演,著名軍事專家洪源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本次聯演選在南海最為合適,屬雙方年度例行計劃,演習地點和科目早就定好,雖與日前緊張的南海爭端並無直接關聯,主要針對該區域一直存在的重要威脅和長期任務,但依然會對一些國家產生震懾作用。洪源還指出,隨着中俄軍事不斷合作,未來中俄海軍一起走向遠洋參加演習也具有極大可能。
洪源表示,中俄此前已經在多個其他海域進行過海上演習,今年按照慣例應該以中國海域為演習主要依託。「從海域大小、保障中俄出動的強大的艦隊的有效施展,到海域的複雜程度,南海都比較適合演習」。他又指出,此次中俄軍演出動了雙方重要裝備,演習科目非常高精尖,還設有主動進攻的奪島演習,足見此次中俄着眼的是十二海里以外的公海對抗和演習,從演習科目和裝備看都足以對一些其他海洋強國具有一定的威懾和警告作用。
兩軍未來或遠洋演習
南海爭端一直不斷,日前又發生南海仲裁等事件。洪源表示,中俄聯合海上軍演並不是針對一時一地一海域的突擊性演練,而是着眼於長遠的存在的一些重要威脅和長期任務,從演習的科目設計也可以看出更加突出未來的實戰化運作。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校研究性大學東方學院院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Alexey Maslov)表示:「本次軍演的目的是檢驗兩國海軍共同解決東亞及東南亞危機的能力。」馬斯洛夫認為,俄中兩國目前正在研究未來軍事政治聯盟的形式。
「如果說中俄存在政治-軍事同盟,那也不是主動的,而是在海洋國家外界的加壓下才形成的,外界壓力越大,中俄合作也會越深越近。」洪源說,「從中俄陸海空軍演練實際情況看,中俄軍事合作正在形成機制化和制度化,未來不排除兩軍還要到遠洋進行演習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