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華語片「走出去」 須重視海外市場

2016-09-12

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落幕,菲律賓影片《The Woman Who Left》奪得最高榮譽金獅獎。本屆雖不乏中國元素,例如「聚焦中國」論壇暢談中外合拍等,卻難掩華語電影缺席主賽場之尷尬。

素有「電影節之父」之稱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與中國電影緣分深厚,自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電影便頻頻亮相該影展,從《悲情城市》、《大紅燈籠高高掛》到《桃姐》、《人山人海》,華語電影斬獲多座金獅和銀獅,並將中國電影推向世界。

20多年來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迅速,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而在對華語片青睞有加的威尼斯電影節上,今年華語片卻在主競賽單元「零入圍」,引發中外電影人深思。

過於商業化 流失藝術電影人才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席巴爾貝拉指出,中國電影過於商業化,「不能把整個電影製作集中在商業片、喜劇片和動作片上,只有多元化,才能在國際平台和市場上有吸引力。」藝術電影製片人李園則認為,目前電影投資並沒被看成是對文化的投資,而是快速賺錢的機會,製作周期長、票房前景難測的文藝作品,自然得不到投資人的青睞,導致藝術電影人才不斷流失。

有專家認為,中國電影過度關注本土市場,也導致其難以真正「走出去」。絕大多數中國電影目前都定位在本土市場,海外票房和銷售呈下降趨勢,前年國產影片海外票房和銷售總收入佔國內票房比例僅6%。對海外市場的忽略,也讓華語片陷入本土化困境,嘗試「走出去」時頻遇冷。 ■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