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作家張定浩:閱讀做加法,寫作做減法

2016-10-03
■張家浩在鄭州與讀者見面。  劉蕊  攝■張家浩在鄭州與讀者見面。 劉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蕊 鄭州報道)「這是一本閱讀之書,也是一部寫作之書」。近日,首屆「書店文學獎」獲得者張定浩出版隨筆集《愛慾與哀矜》,並到河南鄭州與讀者見面。張定浩談到,閱讀是一項做加法的功課,而寫作則要做減法。「我從理工科到後來專門去學文科專業,就是想要系統地給閱讀做加法,而不是隨意的數量的累加。專業的閱讀並不僅僅指閱讀專業的書籍,而是知道這門學科的譜系,這樣知識才不會散漫。」他說,「但寫作是一個減法的過程。兩三千字的評論文章很可能背後是二三十萬字的閱讀量。很多時候我都在問自己,你寫的這些東西是正確的嗎?真的很有意義嗎?寫作其實是在不斷地篩減自己的話,所以我寫文章很慢,一天寫1,000字左右。」

《愛慾與哀矜》收錄了張定浩近10年所寫的文學隨筆20餘篇。所涉及的,從格雷厄姆.格林、愛麗絲.門羅到奧登、布羅茨基,從《斯通納》到《無愁河的浪蕩漢子》,都是其鍾愛的作家與作品。在此之前,張定浩在從事雜誌編輯的工作之餘,已出版隨筆集《既見君子:過去時代的詩與人》、文論集《批評的準備》、譯著《我:六次非演講》等。2016年憑借詩集《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獲首屆書店文學獎。

有人認為評論文章相比於詩歌這類感性情感的表達,相對枯燥和理性。對此張定浩認為,一個好的作家一定也是一個好的評論者,這只是不同的文體,在這背後是一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和智慧,不管用什麼文體都可以表達。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