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Blowin' in the Wind》成民運「主題曲」

2016-10-14

卜戴倫傳誦最廣的作品是1960年代的《Blowin' in the Wind》。這首歌把世界面臨的深刻問題,融入多條看似簡單直接、卻又發人深省的問題當中,讓聽眾自行思考答案,多年來打動無數人心,更成為美國反越戰及民權運動的「主題曲」,亦令卜戴倫被視為見證美國社會難題的「非正式歷史學家」。

美國1950年代捲入越戰,社會掀起聲勢浩大的反戰聲音,《Blowin' in the Wind》歌詞包括大量反戰象徵,正正勾起無數美國人的共鳴。首段歌詞「一個男人要走多少路,才會被視為男子漢」,批評當時的美國社會觀念認為,只有上過戰場才算是男子漢,導致無數剛剛中學畢業的年輕人被送上戰場。

《Blowin' in the Wind》也是美國民權運動的代表歌曲之一,卜戴倫在1963年一次呼籲選民登記的集會上,便曾親身演譯此曲。1963年8月28日,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發表「我有一個夢」的演說前數小時,著名組合Peter Paul and Mary曾在同地演譯這首歌。 ■英國廣播公司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